不要让中日关系趋缓走暖转为“泡沫”

不要让中日关系趋缓走暖转为“泡沫”

当前,中日关系正处在趋缓走暖的趋势中,应该在这种趋势的政治行程中来定位“安倍谈话”。

一个已实现以及或可能实现的中日关系趋缓走暖的政治行程表是:

2014年11月10日,在中日达成四点原则共识的基础上,习主席应约与安倍首相会见,使两国关系持续两年多的空前严峻局面终于迎来重要转机,这次会见还对推动中日之间开展各个级别、部门、领域的对话乃至地方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5年4月22日,习主席借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之际,与安倍握手并举行了25分钟的会谈,习主席表示“希望日方认真应对亚洲邻国的忧虑,对外发出积极正视历史的讯息”,安倍则回应遵循“村山谈话”精神。

2015年5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会并发表讲话。在三千多人参加的大会上,习近平强调,中国高度重视发展中日关系,尽管中日关系历经风雨,但中方这一基本方针始终没有改变,今后也不会改变。

2015年7月16日,国务委员杨洁篪同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长谷内正太郎在北京共同主持首次中日高级别政治对话。李克强会见了谷内正太郎。

这份行程表上还有两项尚未实现的内容:

一是安倍发表谈话,遵循“村山谈话”精神并重申“村山谈话”的关键内容。二是安倍访华进一步推动和巩固中日关系的趋缓走暖大趋势。

显然,上述政治行程表中尚未成为事实的,即“安倍谈话”能否遵循并重申“村山谈话”精神及其关键内容,确实令人难以放心。因为迄今为止安倍只是表示对那场战争的“反省”,但是,如果不明说“那场战争”是当年日本的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那么,他到底“反省”什么?是反省那场战争没打赢?还是反省那场战争给日本招来原子弹之祸?如果安倍不承认当年的战争是“侵略”,他就“没必要”道歉;反之,如果安倍承认当年的战争是“侵略”,那么,他就必须道歉,总之,有没有“侵略”、“殖民统治”、“道歉”这三个相互联系的关键词,成为“安倍谈话”的“合格线”。

令人对“安倍谈话”难以放心的,更在于最近安倍政府不顾日本国民的强烈反对,竭尽全力推动被称为“战争法案”的安保改革法案获得众议院通过,这是日本战后以来对安保政策的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大调整,允许日本自卫队在海外作战,使日本成为能够进行战争的国家。

习近平主席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德国前总统魏茨泽克曾表示,谁不反观历史,谁就会对现实盲目;谁不愿反思暴行,谁将来就可能会重蹈覆辙。显然,安倍推出新安保法案正是他“不反观历史而对现实盲目”的表现,正是他出于对过去侵略战争的错误认知而未能吸取历史教训的结果。为此,人们确有理由怀疑他在8月份能否就历史问题发表一个可令人放心、能让人接受的谈话。

但是,“安倍谈话”将会是包括安倍本人政治理念、中美关系发展等因素在内的各种国内外复杂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在各种因素中,当前一个突出重要的因素就是自2014年11月10日习近平主席与安倍首相会见以来一直持续着的中日关系趋缓走暖趋势,而促使中日关系出现转机的第一次会见,其实也有安倍本人努力争取的因素在内。“安倍谈话”与来之不易的、符合两国共同利益的中日关系趋缓走暖趋势同向而行,应该说是合乎逻辑的结果。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