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虐童事件”何时休!(3)

“幼师虐童事件”何时休!(3)

避免“虐童”事件须提升幼师职业门槛

根据视频显示,老师用剪刀脚夹幼童下体取乐,面对老师如此行为,幼儿园副主任的解释却是,“涉事老师当时是和孩子闹着玩”。看到这个回复,民众不寒而栗。在这个幼儿园,老师竟然用“猥亵”的方式来玩乐,如此方式被“教育”出会是怎样人格的孩子。

在现实生活中,幼师“虐童”事件,不是个案。有爆踢孩子的、有拉着耳朵提起孩子的、有让孩子舔地板的,等等,诸多例子加在一起,简直一部科幻片,“没有想不到的,只有做不到的”。作为孩子的“灵魂的工程师”,幼师本该是一个满怀爱心、充分掌握幼儿教育知识的工作者,然而事实上,幼师的“虐童”手段却让人匪夷所思。

每每遇到“虐童”事件被曝光,涉事老师或者园方多是将事件解释为“一时冲动”、“玩闹”等不痛不痒的原因。如果真是基于这些原因,那么不论涉事方如何进行“痛彻心扉”的反省,“虐童”事件依旧会再次发生。

要防止“虐童”事件的再次发生,必须从根源上预防,那就是提升幼师职业门槛。目前,对幼师的理解,多是带着孩子玩儿的“孩子王”,所以,对幼师的要求,往往是不需要过高的专业知识,进入门槛较低,流动性较大。

事实上,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是说,3~6岁学前儿童处在心理成长和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在心理上还不成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也处在萌芽状态,很容易因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性格特点。幼儿期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对于孩子影响最大的,就是父母和幼师。

【启示与思考】

人们通常把孩子称为“祖国的花朵”,象征着朝气与希望。把教师比作“园丁”,工作就是修修剪剪,良性引导,让花儿绽放出应有的芳香与美丽。但诚然,在“花朵”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顺风顺水,规规矩矩,也不可能言听计从,不犯错误,需要“园丁”的时刻紧盯和谆谆教诲,必要时还要假装家法伺候,软硬兼施。但过犹不及,粗鲁、暴力地“修剪”并将适得其反,再坚强的花儿也禁不起“下体取乐式”的玩闹。

幼儿园是成长的起点,有着最原本的天真无暇和无忧无虑,是性格的养成阶段,也是心灵的塑造阶段。家长将孩子送进幼儿园,最根本的目的是让孩子接受正规的教育,享受童年的快乐。然而,事与愿违,频发的幼儿园虐童案件然人不寒而栗,汕尾东环幼儿园的“玩闹”行为更是令人胆战心惊,不仅使孩子的身体受到了伤害,影响孩子的发育与成长,更使孩子的幼小心灵埋下了阴影,影响了孩子的认知行为,增加了孩子的暴力倾向,性格的养成很有可能因为受教育的扭曲而发生偏离。对孩子、对家庭甚至对整个社会都有着极大的危害。

我们在为孩子受到的伤害而感到痛心,对幼儿教师令人发指的行为而愤怒时,更应该防微杜渐。笔者将孩子送到了一新办幼儿园,这里安装了全程监控系统,随时可用手机或电脑端口看到孩子在幼儿园的实时视频,吃饭、睡觉、学习、游戏尽收眼底。笔者在见证并记录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欣慰地看到孩子的成长环境是积极、健康、安全的,这样自己工作地也很安心、很踏实。这是一个不错的尝试,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此外,还要扫除“杂牌军”,推崇“正规军”,通过提升待遇、加强督促等手段,提升幼师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养;还要完善国家关于儿童权益保护的法律,增强对虐待行为的威慑力;还要加强幼儿园的把关作用,加强师生家长的沟通活动,等等。

习总书记曾讲过,“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这是国家的呼吁,也是公众的共同心声。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撑起快乐成长的蓝天白云,让无暇的笑容永驻孩子脸上!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