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格局变化与中国外交战略(3)

国际格局变化与中国外交战略(3)

三、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先谋于局,后谋于略。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结束了国内“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而且开辟了中国外交的新纪元。在邓小平外交理论指引下,中国外交的宗旨就是为国内的经济建设创造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周边环境。在冷战结束国际风云突变的形势下,中国外交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应对制裁,力度难关。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新中国外交,其成功之根本就在于准确把握了国际形势发展和变化的大趋势,同时根据中国的国情国力,实事求是地确立外交的阶段性目标和方针路线。

新世纪开局十年之后,国际形势和中国自身发展将中国外交再一次推向新的历史起点,决定了中国外交必须与时俱进地做出新的战略调整。习近平同志审时度势,全面分析国际格局和国内形势的变化,高屋建瓴地提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确立了新形势下中国外交工作的战略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习近平同志在会议上强调,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

(一)对外政治关系

在世界全球化和多极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应抓住时机,做好发展对外关系的大文章。要敢于和善于作为,既开拓进取又居安思危,维护既得利益,争取应有利益;同时又要善于藏拙,潜心发展。

中国应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在四个方面谋篇布局。一是大国关系,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通过加强沟通、拓展合作、管控分歧,守住“不冲突、不对抗”底线,筑牢相互尊重基础,共同推进合作共赢目标;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基础得以夯实,互信与合作进一步增强,两国关系更趋成熟、稳定;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利益交汇不断加深,战略合作水平持续提升;积极发展与发展中大国及地区大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二是周边关系,中国将继续把周边作为外交优先方向,与邻居和睦相处、守望相助,共促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同周边国家关系总体上向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三是发展中国家关系,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全面团结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增强,各方在传承友谊、增进互信、推进合作、共谋发展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四是深入参与和引导多边外交进程,与联合国等重要国际组织关系取得新发展。中国依照“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的新思路,秉持平等、包容、共赢的理念,力图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新路,迄已已同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各种伙伴关系,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更加广泛,合作共赢道路越走越宽。

(二)对外经济关系

中国外交坚持为发展和改革开放服务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这个大局积极营造更为稳定、更加友善的外部环境。在对外经济合作上,中国主张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代表,中国在世界和区域共同发展中理应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未来五年,中国进口总额将超过10万亿美元,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这将继续给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发展与合作机遇。

中国认为,全球经济发展不均衡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造成世界和地区不稳定的根源之一。中国支持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和行将制定的2015年后发展议程,主张树立国际社会利益共同体意识,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携手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坚持奉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从陆上和海上两个方向推进多条经济走廊建设,力求达到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和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的目标,这既传承发扬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合作精神,又为当今各国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共同发展平台,得到各方积极响应。亚洲地区国家的基础设施亟需升级改造,需要大量的建设融资,中国倡议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不仅深受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欢迎,也得到越来越多发达国家的肯定。此外,丝路基金和互联互通伙伴对话会等机制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三)国际安全问题

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争端,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主张摒弃冷战思维,各国共建、共享、共赢的安全之路,促进国际和区域的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综合安全和可持续安全。中国积极参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行动,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

中国积极致力于维护地区稳定与安全,通过亚信峰会、上海合作组织和东亚合作框架等机制,促进地区国家开展防务安全交流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热点问题的和平解决,倡导并践行“解决热点问题三原则”,即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反对强加于人;坚持客观公道,反对谋取私利;坚持政治解决,反对使用武力。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打击恐怖主义、维护网络安全、抗击传染疾病等国际合作,在国际安全事务中发挥着负责任大国作用。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以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为代价。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在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问题上,中国坚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积极倡导以“双轨思路”处理南海问题。

此外,中国还须警惕和防范某些国际势力搞“颜色革命”一类“不战而胜”的图谋。鲁难始于萧墙之内,对我国综合安全构成根本威胁的因素,可能在内不在外。我们必须妥谋对策,关键是切实“将自己的事情办好”。

(四)文明交流互鉴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赋予中国外交独特的印记,也是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源泉。崇正义、重民本、尚和合、求大同,中国外交将致力于与各国一道破解发展难题,并为之贡献中国智慧,增添中国方案。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国外交致力于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为开展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和社会基础。近年来,中国领导人出访,时常推出中外“文化年”等国家级交流活动,其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全方位的人文交流,广结善缘,加强民心相通,让“中国梦”同各国人民美好愿景实现对接。此外,中国积极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举世瞩目的国际大型活动,推广孔子学院的教育交流机制等,不仅发挥了“文化搭台、政经唱戏”的作用,也成为展现中国综合国力和形象的重要平台。

在新世纪的国际交流中,中国文化需对内“强根固本”,对外“兼收并蓄”。在虚心学人之长的同时,善于“借船出海”,以外界易于接受的方式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此外,国家软实力影响,更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之中。2014年中国入境外国游客达2636.08万人次,出境旅游人次首次突破1亿大关,未来五年,出境游客预计将超过5亿人次。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每个公民个体都可被视为国家形象和文化的“名片”,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愈显重要。民为邦本,水可载舟。以人为本、为民服务,永远是中国外交的天职。

四、结语

国际格局变化沧海桑田,中国和平崛起邦旧命新。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中华民族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目标。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思想指引下,具有“大国特色、大国风格、大国气派”的中国外交将以深邃的全球视野,主动塑造大外交战略的顶层设计和全面规划;以恢宏的战略定力,科学、客观地制定近、中、远期阶段性目标;以周密的谋篇布局,积极引领和处理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和多边领域的外交工作;以务实的方针政策,将合作共赢理念落实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各个方面。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国外交将不断寻求理想与现实的平衡,积极稳妥共筑命运共同体,进而勇往直前迈向天下大同。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