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估《论持久战》历史价值:指导抗战取得胜利的蓝图(2)

重估《论持久战》历史价值:指导抗战取得胜利的蓝图(2)

三是制定了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战略战术,为改变敌我优劣形势提供了行动指南。毛泽东明确指出,抗日战争一般的战略方针是持久战,但是由于敌我双方的基本特点及力量对比,决定了我们在具体战役战斗中,则与之相反,应当实行战略防御中的战役进攻战,战略持久中的战役速决战,战略内线中的战役外线作战,即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在战争的全过程以及战争的每一阶段,尽可能地每战集中两倍、三倍甚至四倍的优势兵力,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与敌周旋于广大战场上,给敌人以歼灭战的打击。“几个大汉打一个大汉之容易打胜,这是常识中包含的真理。”这种战略战术方针,决定了我们将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而以其他形式辅助之。一方面,这种运动战坚决反对“有退无进”的逃跑主义和“有进无退”的拼命主义;另一方面,这种运动战又不取消和削弱其他作战形式特别是游击战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毛泽东态度鲜明地批驳了中国共产党内和党外许多人把抗日的希望全部寄托于运动战等正规战,轻视游击战,把打游击战视为“降志辱身”的错误思想,强调游击战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在整个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仅次于运动战。虽然游击战没有正规战那样迅速的成效和显赫的名声,但在长期和残酷的战争中,它将以分散、集中和转移的灵活性,表现其很大的威力,促进战争局势的转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发挥重要的战略作用,在人类反法西斯战争史上上演伟大的一幕,产生空前广大和持久的意义。“原来这战争怎么打,前途如何,有什么曲折复杂,很多同志都不是很清楚”,《论持久战》的发表,把这些问题都“讲的非常透彻,一下大家有希望了”。

四是提出全面抗战路线与人民战争思想,揭示了夺取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则和制胜法宝。毛泽东认为,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战争,“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因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毛泽东深刻指出,战争是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力量的对比不但是武器、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更是人心和人心的对比。武器的先进程度、军力和经济力等的强弱程度固然重要,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打起仗来,人心如不属我,我就输了”。为了动员群众,毛泽东提出必须采用符合民众口味的方式,依靠口说、传单布告、报纸书册、戏剧电影、学校、民众团体和干部人员等等,经常性地进行动员,强调不但要将战争的政治目的明确告诉军队和人民,使他们知晓抗日战争是为了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明白抗日战争在本质上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是为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战的,而且要向广大人民群众说明达到政治目的的步骤和政策。此外,毛泽东还对军队进行了政治改造,妥善地处理官兵之间、军民之间的关系。毛泽东分析说,动员了广大群众,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使日本帝国主义仿佛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喊都要把它吓一大跳;动员起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中国人的大多数、日本人的大多数、世界各国人的大多数都站在抗日战争方面,那么日本的优势也就不成其为优势了,而我们原本处于劣势的方面也能够逐渐加强。“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

《论持久战》发表后,在党内外和国内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新深入阅读《论持久战》,汲取不朽的理论价值和精神资源。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