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特别是要坚持阶级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和辩证分析法。
其一是阶级分析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是划分为阶级的。“个人隶属于一定阶级这一现象,在那个除了反对统治阶级以外不需要维护任何特殊的阶级利益的阶级形成之前,是不可能消灭的。”因此,辨清阶级利益是阶级分析的核心所在。“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些问题的提法应该完全不同。他们必须到生产关系中间去探求社会现象的根源,必须把这些现象归结为一定阶级的利益。”在这个意义上,阶级分析法是分析阶级社会现象的有效钥匙。没有这个方法,就会得出一些肤浅、错误的结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统治阶级自己的言辞乃至日记作为评价依据,得出一些停留在表象的言论。历史唯物主义阶级分析法要求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不能仅看言辞,更要看行动。“要弄清政党斗争中的情况,就不要相信言辞,而要研究各政党的真实历史,主要不是研究各政党关于自己所说的话,而是研究它们的行动,研究它们是怎样解决各种政治问题的,是怎样处理与社会各阶级即与地主、资本家、农民和工人等等的切身利益有关的事情的。”
其二是历史分析法。历史唯物主义要求研究历史时,把研究对象置于一定的历史关联环节中考察,用具体的历史的方法对研究对象做出评价。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列宁提出:“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一定要历史地来考察斗争形式的问题。脱离历史的具体环境来谈这个问题,就是不懂得辩证唯物主义的起码常识。”“不详细考察某个运动在它的某一发展阶段的具体环境,要想对一定的斗争手段问题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就等于完全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立脚点。”他进而强调,“在社会科学问题上有一种最可靠的方法,它是真正养成正确分析这个问题的本领而不致淹没在一大堆细节或大量争执意见之中所必需的,对于用科学眼光分析这个问题来说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因此,没有观察社会现象的历史观点,历史科学就会无法存在和发展,因为只有这样的观点才能使历史科学不致变成偶然现象的糊涂账,不致变成一堆荒谬绝伦的错误。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因而,只有历史地去看待历史,才能正确认识历史,真正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指导现实,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现实服务。
其三是辩证分析法。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零乱的现象中发现事物内部存在的必然联系,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分析法要求对历史现象:(1)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反对那种“要么全面肯定,要么全面否定”的形而上学方法。马克思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2)抓住历史的本质、主流、主线,把握研究对象的内在本质,辨清内容与形式。“正如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把一个人对自己的想法和品评同他的实际人品和实际行动区别开来一样,在历史的斗争中更应该把各个党派的言辞和幻想同它们的本来面目和实际利益区别开来,把它们对自己的看法同它们的真实本质区别开来。”(3)坚持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科学地搜集全部事实,确定事实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依附性。历史学是建立在客观历史事实的实证研究基础上的。马克思就提出,“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
但遗憾的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恰恰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分析方法的要求。毛泽东曾说:“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他们对统治阶级采取了全盘肯定的态度,对代表人民利益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采取了形式主义的否定方法。列宁早就指出:“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要从发展中观察一切现象,不要只满足于作表面的描述,不要相信漂亮的招牌,要分析各个政党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要研究预先决定这些政党的政治活动的意义和结果的客观政治环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