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攘外必先安内”的“现实依据”

驳“攘外必先安内”的“现实依据”

摘要:蒋介石说“枪不如人,炮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机器不如人……”要是这都能成为不抵抗侵略的理由,那中国只有坐等亡国吗?作为一国领袖,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你放弃抵抗侵、放弃国土的借口。如果放弃抵抗导致国破家亡,你将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编者按: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早已被历史证明是一个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失败政策,当时由于全国人民的反对,蒋介石被迫放弃了这个政策。但近年来,网上为此政策辩解的各种文章和评论大量涌现,并获得了大批“蒋粉”的“顶”和“赞”,历史虚无主义扰乱人心。为正本溯源,宣讲家网对“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做出了历史的辨析,推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恶果》系列文章,请您关注!

蒋介石说“枪不如人,炮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机器不如人……”要是这都能成为不抵抗侵略的理由,那中国只有坐等亡国吗?作为一国领袖,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你放弃抵抗侵、放弃国土的借口。如果放弃抵抗导致国破家亡,你将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的确,当时中国无论从工业、科技还是武器装备、官兵素质等方面,都远远比不上日军。这样算来,和日本打起仗来是很难打赢的(后来抗战早期的事实也证明了中国的确打不过日本)。但仅仅因为怕打不赢就不去打?就应该放弃抵抗侵略?这样的理由不值得一驳。

有人为蒋介石不抵抗政策辩解的理由是由于蒋介石正全力“剿共”导致日本侵略东北时蒋介石无兵可分。这种理由非常无知。蒋介石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正在对红军进行第三次“围剿”,虽然是用兵30万,但并不是无兵可分,至少26万东北军并未参加“剿共”。在蒋介石后来“围剿”红军的过程中发生了“福建事变”,十九路军的蔡廷锴、蒋光鼐、陈铭枢,由于不满蒋介石只打内战不抵抗日本侵略而起兵反蒋,打出了“抗日反蒋”旗帜,建立抗日政权,并与红军达成了抗日协定。“福建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派出10万余兵力,并动用了海军和空军进行镇压。从蒋介石能迅速镇压和瓦解福建事变,就可以看出蒋介石无兵可分去抗日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还有人说,蒋介石不是不抗日,而是需要争取时间准备。这个理由在网上很流行。这个理由能站住脚吗?“准备作战”是相对于敌人尚未入侵,只是严重威胁时的正当理由,而外敌已经入侵,我们的抵抗还需要长时间准备吗?抵抗外来侵略应该是本能的反应吧?再说了,你争取时间准备抵抗,难道不也是给敌人时间准备后面更大规模的侵略吗?日军不会只看着你准备而自己干瞪眼等着吧?

再退一步说,你真的需要时间准备。1931年九一八事变你没准备好,1932年一·二八事变还没准备好,1933年初日军进攻长城各口还没准备好,1933年2月日军进攻热河还没准备好,1935年日军进占察哈尔仍然没准备好。那些在日军铁蹄下的人想问问,你到底什么时候能准备好?全面抗战打了8年,可蒋介石准备就用了5年,而且还没准备好。连李宗仁都批驳蒋介石说:我备敌备,人家走百步,我们走一步,若待实力相近时方才抵抗,这一天永远不会到来。九一八以来,我们日言准备,但多准备一年,即少见了几省;多准备一天,即多一桩丧权辱国的协定。这种亡国的谬论如不改变,只有待机去做亡国奴罢了。

也有人说,九一八之后,蒋介石已经诉诸国联了。的确,蒋介石政府将日本非法侵占我国东北诉诸了国联,在9月23日,蒋介石在讲话中说:“如果国联……未曾主持公道,政府已有最后之决心,为自卫之准备……如有必要,余当亲赴前线,与爱国之士并肩而战。”而事实是,国联派李顿装模做样地调查一番之后对日本表示谴责。日本一气之下退出了国联,于是,国联束手无策了,蒋介石指望国联主持公道的希望落空了。但蒋介石并未兑现他的承诺,并未开始自卫,并未上前线作战,而是一心一意全力 “剿共”。

还有人将此时中国不适合抗战的原因归结为“老百姓极端麻木,民族意识很低”。可他们忘了,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的抗日战场上,用血肉之躯抵抗日本侵略的、牺牲最多的士兵都是中国的老百姓。他们大多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国家给予他们最多的是苦难、贫穷、屈辱和没完没了的苛捐杂税,但在国家需要他们时,他们却勇敢地走上战场献出自己的生命,甚至连名字也没有留下。那些把统治者不抵抗侵略的原因归结到老百姓身上是最荒唐、最无耻的借口。

假如现在美国出兵占领了中国某省,而中国政府却不抵抗,理由一是:中美实力相差很大,我们应该一心一意发展壮大;理由二是:中国尚未统一(台湾未回归祖国),所以我们应先统一国家,不应该挑战如日中天的美国,我们应该把美国告到联合国,请联合国主持公道。而此时,台湾地区却高喊着抵抗,并呼吁与大陆联合抵抗侵略者。对此,你怎么看?今天你对上述事情怎么评价,那么你同样应该这样评价八十多年前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根据阎丽《70周年回望:抗战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理》一书整理(暂未出版)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