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实现经济新常态下的动力转换
基于“经济增长四元动力模型”的分析,可见我国经济增长所依赖的要素配置、需求优化、技术创新和制度变革四个因素正在发生转换。而这种转换总体上是向着好的方向在发展,但这种转换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够实现的,需要积极谋划,准确研判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势,主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和引领新常态,通过努力才能最终实现新的增长动力转换。这既是主动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客观要求。
第一,创造新的人口红利,优化劳动力要素配置。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最早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认识和接受,人力资本日益成为一国的核心竞争力,是一国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国已经是人口大国,但还不是人力资源强国。经济新常态下,要顺利实现劳动力要素配置动力的转换,一是要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创新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与教育普及。二是要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进一步深入研究预防性优生学和进取性优生学,加强遗传咨询、检查、筛查、诊断等服务。四是要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使工人的技术素质有大幅度提高,为创造新人口红利创造条件。四是要积极应对老龄化趋势,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挖掘早期老年人的劳动力资源潜力。
第二,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优化经济需求结构。经济新常态下,要更加注重内需尤其是国内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充分发挥我国作为经济大国的市场优势、规模优势和制度优势,实现消费扩大与升级新常态。要顺利实现经济需求结构的转换,一是要增加居民收入水平,夯实居民消费基础。实现消费扩大与升级,解决“没有钱可花”的关键就在于居民收入水平的整体提高,这种提高要以收入增长的制度机制来保障。二是要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增强居民消费预期。我国消费市场中存在的“有钱不敢花”的根源在于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是要优化社会信用环境,提高市场监管能力。要进一步提高市场监管能力,使得广大居民能够“放心消费、安全消费”。四是要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培育居民消费热点。建议通过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大力培育养老服务、医疗健康、旅游度假等新的居民消费热点。
第三,强化科学技术创新,加快实现创新驱动新常态。具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应用转化能力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必须摆在主动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核心位置。一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二是要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国家创新体系。三是要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四是要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完善科技创新政策环境,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同时,要不断健全创新的法治环境,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
第四,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体制机制变革。有效率的制度安排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之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核心主题就是研究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体制机制问题,破除阻碍经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体制机制变革,是平稳实现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重要任务。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目标要求,加快体制改革步伐。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开放型经济体制等领域的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市场经济”精神,积极构建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体制机制。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当前要重点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行政体制改革,下好转变政府职能的“先手棋”,以更好地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确保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再迈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助理研究员)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杨敬年译. 国富论[M].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14.
[2]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36.
[3]约瑟夫?熊彼特. 经济发展理论[M]. 北京:中国书报出版社,2012:67.
[4]道格拉斯?诺斯. 西方世界的兴起[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4.
[5]具体参见国家统计局2014年统计公报.
[6]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50.
[7]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 中国经济新常态[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8.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