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印发第三个五年计划的三个文件的通知(18)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第三个五年计划的三个文件的通知(18)

(一九六四年五月二日)

4、交通方面的主要任务:

铁路,要首先加强旧线,增加和更新机车车辆,修建必要的复线。初步安排的新线,主要是修通川黔、滇黔、大庆――通辽、乌鲁木齐――独山子等干线,建设大兴安岭的森林支线。

航运,主要是加强重要航道上的港口、码头和船舶的能力。

公路,主要是维修现有的公路,加固桥梁,更新部分的车辆。

按照上述的这些任务,经过初步计算,我们提出了第三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指标。总的轮廓是:

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五左右;一九七○年粮食产量达到四千三百亿到四千六百亿斤,棉花产量达到三千八百五十万到四千二百万担。

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十左右;一九七○年钢产量达到一千六百万到一千八百万吨,煤炭产量达到二亿八千五百万到二亿九千五百万吨,石油产量达到一千六百五十万到一千八百万吨,化肥产量达到一千一百万到一千二百万吨。

财政收入,五年合计二千八百亿元左右。

基本建设投资,五年合计一千亿元左右。

各项指标,都列了一个幅度。中央书记处意见,一切计算和安排,都以低数为基础,有余地,争取超过。

这样安排,到一九七○年,每人粮食消费水平约四百二十五斤,布约二十二尺左右(包括化学纤维),肉食和副食品将比现在增加得更多,人民的吃穿可以基本上解决。

这次提出的工农业生产速度,财政收入、基本建设规模,是高是低,是大是小,我们在文件中作了一些分析,请大家考虑。

三、计划安排中的主要矛盾

在开始编制计划的时候,各方面提出的要求比较高,同实际可能距离很大。按照各方面的要求计算,财政支出将达到四千亿元左右,基本建设投资将达到一千三百五十亿元以上(这里还不包括最近各大区计委提出的一些要求)。

我们根据财政收入和投资的可能,对各方面的支出和投资,初步设想了一个方案(见文件第三部分)。即是这样安排,也还存在不少矛盾,主要是:

基础工业同各方面的需要还不完全适应,第三个五年同第四个五年在衔接上还有问题,主要是采掘、采伐工业为第四个五年作的准备不够。

交通运输的建设同各方面的需要还有距离,有些重要线路(如张家口――白城子,北京――原平,湘黔,成昆,吐鲁番到焉耆)或者安排不上,或者修不通。短途运输问题,主要是险桥、险渡、水毁公路和航道疏浚等问题,还不能完全解决。

农业方面,安排了四亿五千万亩稳产高产农田的建设和三河的治理以后,其他方面除了对商品粮产区和经济作物区作了安排以外,投资就比较少。

这些矛盾,我们着重向主席、少奇同志、总理和书记处作了汇报,得到了他们重要的指示。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主席说:“横直被没有钱挡住了,只能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要以我们这些人的寿命来考虑事情,要按客观规律来办事。客观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建设也是客观规律,搞多了,不行,只能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我们领会,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就是要求在安排计划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人力、物力、财力的实际可能,而不能超越这种可能。当然,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我们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广先进经验,把钱用好,少花钱、多办事,真正做到多快好省。

对于稳产高产农田的建设规模,主席说:“已有二亿四千万亩了,再搞一亿六千万亩就是四亿亩,也很好嘛!不要套四亿五千万亩、五亿亩那个框子。”总理也提出过,不要从指标出发,要从财力、物力、人力的可能出发。

第二,计划一定要留有余地。

主席多少年来一直强调这个原则。这次又说:“必须留有余地。留有余地,过去讲是讲了,但没有做。这几年留了,要保持下去。财政收入,你们不要打得太满了,打满了危险。过去我们吃过亏,把收入打得满满的,把基本建设战线拖得长长的。”主席特别提醒我们,要记住过去几年的教训。

少奇同志也说:“长期计划要留有余地,年度计划也要留有余地。年度计划也可以调整,每年到了六七月,如果情况更好,基本建设也可以加一点,但不能加得太多。”

留有余地,这是掌握主动权的问题。

第三,作好综合平衡工作,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

这次我们向主席汇报基础工业和交通同各方面建设的需要还不适应的时候,他说:“没有坐稳,没有站稳,是要跌交子的。‘两个拳头――农业,国防工业,一个屁股――基础工业’,要摆好。基础工业要同各方面相适应。”这就是说,在计划中,一定要把农业、工业、国防、交通、文教等各方面的关系摆好,既要有重点,又要按比例。

在安排计划的时候,还要正确处理生产和基本建设、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充分挖掘现有企业的潜在力量,注意设备的维修和更新。

第四,少而精,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是主席的一贯的思想。这次他又提出在建设上必须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他说:“安排要少些,多做少说”,“还是要少而精,而且要打歼灭战”。

在计划的安排上,特别是基本建设项目的安排上,我们必须按照主席的这个指导思想办事。基本建设项目不能摆得过多,而且要分期分批,搞一个是一个,尽快地发挥投资效果。

第五,发扬大寨精神,自力更生。

主席说:“要像大寨那样,他也不借国家的钱,也不向国家要东西。发展农业,要靠发扬陈家庄(在山东曲阜)、大寨(在山西昔阳)的精神。”

少奇同志说:“农业建设要自力更生,主要靠农民自己搞,国家给予帮助。文化教育也要提倡群众自办,国家帮助,要搞半工半读。”

以上这些原则,主席和中央老早就讲过了,而且讲了不止一次。过去有一个时期,我们体会得不深,执行得不好,使工作受到一些损失。今后要接受这个经验教训,把计划安排好。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