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进入新一轮动荡期

中东进入新一轮动荡期

中东剧变数年来,地区旧格局被彻底打破,并出现系统性崩溃迹象。动荡持续将成为中东“新常态”。

民主转型未能拯救中东国家

中东剧变以来,中东威权政体纷纷垮台,但随后启动的民主转型,未能拯救中东。

中东剧变前,阿拉伯国家当权者牢牢掌控军队、警察等强力部门,有能力为民众提供安全稳定等“公共产品”。随着威权政权垮台以及民主化启动,相关国家不同程度出现中央政党内耗、权力空转、安全形势恶化等种种新问题。例如:埃及短短四年经历两轮政府更替;利比亚出现“两个议会、两个总理”;也门胡塞武装乘势兴起,政府运行陷入瘫痪;叙利亚政局动荡演变为全面内战;突尼斯两位反对党领袖被暗杀,临时政府三次更迭。

所谓民主转型并未有效解决阿拉伯国家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中东民主转型“只开花,不结果”。缺乏治本之举,加上政局不稳,使相关国家经济状况雪上加霜。埃及外汇储备急剧下降,经济至少倒退 15~20年;利比亚由非洲最富裕国家变成半失败国家。突尼斯经济持续下滑。叙利亚经济恢复至少需要30年。总之,民主转型并未给中东国家带来繁荣稳定,反而引发严重政治衰朽和经济恶化,“阿拉伯之春”变成“阿拉伯之冬”。阿拉伯国家仍需探索新的治理模式。

地区博弈呈现“地缘争夺+教派冲突”的“新冷战”态势

中东剧变后,中东权力格局重新洗牌,温和阵营中,沙特等海湾国家凭借“钞票换平安”,成功躲过“政权更替潮”,取代埃及成为阿拉伯世界“领头羊”。激进阵营中,伊朗政体稳固,综合国力较强,加上在地区热点问题中敢于使用武力,地区影响力日趋提升。中东地区博弈日渐成为沙特与伊朗间的较量。

这种“新冷战”表现在各个领域:在地缘政治领域,沙特与伊朗将实力相对弱小的地区国家作为博弈战场和战略棋子,展开代理人战争。在经济领域,沙特凭借其拥有的7500亿美元外汇,以及第一大产油国地位,自2014年6月以来主动发起价格战,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削弱伊朗。在安全领域,沙特为首的海湾国家宣布将成立共同的海军部队,就是为了应对“伊斯兰国”和伊朗的威胁。在媒体领域,伊朗媒体频频指责沙特王室腐朽,并指责沙特在伊斯兰世界制造冲突。沙特也指责伊朗是中东问题的一部分,而不是解决问题的一部分。据维基解密称,沙特高官曾向美国建议军事打击伊朗,并赴俄谈判,以采购俄石油换取俄中止对巴沙尔政权和伊朗支持。由于沙特与伊朗内政外交均有较重宗教色彩,因此双方博弈兼有“地缘政治+教派冲突”双重性质。

沙伊“新冷战”导致地区形势更趋动荡。一方面,地区国家教派矛盾升温。中东多数国家都是逊尼派与什叶派混居,但教派矛盾并不突出,至少不是主要矛盾。随着中东形势日趋失控,中东各国部族、教派等原生性矛盾普遍升温。沙特与伊朗地区争夺,使上述矛盾火上浇油。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也门均不同程度出现教派冲突升温迹象。这种以教派冲突为底色的地区矛盾,比单纯的国家利益争夺更难化解。另一方面,以色列成为“鹬蚌相争”的最大受益者。以色列长期生活在阿拉伯世界敌对包围中,最希望伊斯兰世界陷入内讧,从而无暇或无力对其围堵。中东剧变数年来,中东温和与激进阵营内斗加剧,使相关国家地缘版图碎片化趋势明显,以色列地缘环境日趋改善。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