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引擎之一。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分步骤实施的总体目标: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相关改革取得重要进展,2020年建成较为完备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由此可见,创新创业不仅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行动纲领,也是当代大学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教育要务。而笔者认为,厚植高校创新创业文化是实现这一教育要务的核心与关键。
一、创新创业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单一经济体,据今年年初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数据,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0.385万亿美元,而美国同期的GDP为16.197万亿美元,单就GDP而言,中美似乎已处于同一数量级。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人口基数约为美国的4倍。其实,决定人们生活水平高低的是人均经济产值,美国每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5万美元,而我国刚刚超过5000美元,而且这是经过价格差异调整后的数据。这样来看,美国是遥遥领先的,中国还需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经济高速增长才可能赶上美国。
美国从19世纪90年代起就成为世界最强大经济体,并且经久不衰,许多学者将此归因于美国深厚的创新创业文化。美国商务部知识产权官员戴维·卡普斯曾表示,创新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美国二战以来的经济增长有75%来自产业创新和技术革新。据福布斯网近期发布的一项由国际研究团队开展的名为“全球创业观察”的研究表明,美国在2014年,参与创业或者经营企业的人数占到美国总人口的14%,其中,在25至34岁的人群当中选择创业或者经营新企业的比例达到18%,这两项数据在欧美发达经济体中遥遥领先。
二、高校教育是引领创新创业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高校教育是国家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不仅自己深受文化传统的影响,而且与社会政治经济等诸方面有着密切的文化互动。与政治、经济等相比,文化与高等教育具有更深层次的本质联系。如果说教育最基本的社会任务是文化传承,那么高等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文化的生命在于它不断创新,只有时时更新的文化才能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如果说普通教育主要的功能是文化传递、传播,那么,高等教育在文化的选择与传递过程中则不断地批判旧的文化,推动整个社会文化的演进。批判与创造文化是高等教育的特殊功能之一。
创新创业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在社会文化层面的自觉与必然的选择与强化。高校教育在引领社会创新创业文化方面具有其独特优势。大学是知识人才的聚集地,是前沿科学、尖端技术、先进文化的发源地,在引领社会文化发展中有人才和知识上的有利条件。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使命,大学生是支撑未来社会进步发展的高素质生力军,大学生也是精力最充沛、思想最活跃、最富创新精神的青年群体,他们是大学引领社会创新创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不竭动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