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成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突破口(2)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成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突破口(2)

——访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蔡玲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困难仍在

“从基层调研反映的情况看,‘十三五’期间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还需解决一些困难和问题。”蔡玲说。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方面是各自为阵,尚未形成合力。她举例说,以通欧铁路为例,目前不少中西部省份开通了通欧铁路,但有的回程往往放空,一些地方列车利用率有待提高。此外,各省市为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抢占发展先机,在今年地方政府报告均提出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功能定位,而在地方“十三五”规划中也极有可能出现“一带一路”区域功能定位趋同的现象,如“核心区”“战略支点”等。另一方面区域合作基础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如对中亚、欧洲的通关和贸易便利还需要改善。

而在谈到作为践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时,蔡玲说,目前我国工程企业在外承接基建项目,大多采用EPC模式(工程总承包),在建设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在资金来源上,工程企业十分依赖银行贷款,特别是国内开发性贷款。主要银行贷款形式有国内的两优贷款、出口信贷、卖方信贷等形式。为了减缓工程风险,银行一般需要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出具保函,有的开发性贷款也是如此。这样一来,国内融资成本相对于国际金融市场偏高,算一算,有时人民币贷款成本高于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2%~3%的年化利率。企业往往会倾向于在国际市场融资。但是受到多种监管限制,发债规模、便利性和利率往往又不能满足其要求。许多企业“走出去”后较难获得后续发展资金,直接制约了对外投资企业的发展规模,影响了企业的投资效益。尤其是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由于不具备担保条件和信用评级不够,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支持。鉴于此,蔡玲强调说,企业“走出去”面临着融资渠道不畅的困难和难题亟须尽快解决,这样才能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

当然,国际化人才缺乏和国际业务经验不足也是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又一难题。蔡玲认为,境外投资与国内投资项目相比将面临更多的政治、经营和法律风险。特别是对于多数民营企业来说,缺乏熟悉东道国投资环境、语言和国际业务规则的专业人才,制约企业对外投资发展。

同时,由于国内法律、投资、信息咨询等中介机构匮乏,中资企业无法有效的开展境外投资项目前期工作,多数企业往往根据国内的经营经验开展对外投资,导致项目成功率较低。企业获取投资项目一般依赖私人关系推介,缺乏对投资国政治、经济和市场的整体判断,实地考察和项目前期论证不够,也导致了项目成功率不高。蔡玲强调说,国内“走出去”中介服务体系目前发展缓慢,有待加强。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