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权”攀升至国家主权
网络空间虽然是虚拟世界,但在虚拟之中却有国家主权的“身影”。国家主权存在于网络空间,就如同一个国家的陆地、海洋、空中和太空主权一样真实,并非虚拟幻存。“网权”的出现,也产生了新的国家主权观,为维护网络空间的权益,一些网络大国已经把“网权”视为国家安全重心,纳入到军事战略的高度,将对网络空间的恶意入侵和严重攻击定性为战争行为。俄罗斯已将网络攻击视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攻击,美军也有专业人士指出,对网络攻击应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同等看待。维护“网权”,已成为“网战”的重要内容。
相对于维护领土、领海和领空等实体主权,维护网络这个虚拟空间的主权更为困难。因为,入侵和攻击网络,其隐蔽性、突然性和技术性强,网络空间主权更容易丧失,造成的危害更大,防范的难度也更大。一架飞机、一艘舰船对一国实体领域的入侵,很容易被发现、监控,造成的破坏与伤害也是直观可见的;网络空间则无形无疆,拥有网络技术优势的一方,可以悄然无声、多渠道、多形式地破坏目标国关系国计民生领域的核心网络,甚至中止对方网络使用权。主导网络技术优势的国家,可以建立自己的一片新的“网络领土”,拓展自己的疆界,别人进入这片“领土”,必须向其“申请护照”,遵循其主导的网络“游戏规则”。伊拉克战争期间,伊拉克顶级域名(IQ)的申请和注册工作被终止,相关后缀的网站全部从网络中消失。还有,从伊朗大选到俄格冲突,再到近期中东和北非的突尼斯、埃及、利比亚政局突变、动荡,围绕“网权”的殊死对抗从幕后走向前台。通过网络可轻而易举进入他国腹地直至“心脏”部位,践踏别国的主权,“网权”已经成为维护国家统一、稳定和完整的新权益。
时代催生了“网权”,就需正视和捍卫“网权”,全面更新主权观,增强“网权”意识,将网络空间摆到与陆地、海上、空中和太空同等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元器件和软件系统,从源头上消除潜在的主权入侵。制定网络空间突发事件有效的监测、预警和封堵的行动方案,形成高效、可行的网络空间安全应急处理预案。在军事上做好网络空间作战准备,确保“网战”出手即能打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