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市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和著名侨乡,现有基层党组织1717个,党员25996名。近年来,长乐市以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抓手,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和服务功能,推行便民代办服务和民情工作一体化机制,全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步路”,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成效明显。
尤其是今年以来,长乐市结合福州市开展的“作风建设年”活动,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始终把促进民生改善作为落脚点,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一体化机制推进会,出台奖惩意见,建章立制,探索建立便民代办服务和民情工作一体化长效机制。
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
构建民情“收集链”
谁家停水了,谁家生活困难,谁家需要办理农村医保……在长乐市漳港街道,自推行便民代办服务与民情工作一体化机制以来,一个个细小却繁琐的民情被发现、解决。
家住龙峰村的依姆林淑金,今年已有86岁高龄,丈夫及两个儿子均已去世,家中只剩其与17岁的孙子相依为命,而孙子因严重腰伤病丧失了劳动能力,只能依靠林淑金微薄的低保金来维持生活。婆孙两人住在几平方米的砖瓦房中,由于房屋低矮潮湿,加上年久失修,经常出现“大雨大漏,小雨小漏”的场景。
龙峰村村干部得知婆孙两人的困难后,第一时间赶到林淑金家中了解情况,并将收集到的民情积极向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汇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决定先解决林淑金一家最为紧迫的住房问题。
街道和龙峰村两级干部发动起来,多方联系爱心人士,研究建房资金筹措办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将林淑金一家原有危房拆除,在原址上新建2间总面积28平方米的防腐木房屋,总造价约17万元。从此,林淑金一家住上了崭新的木屋房,面对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林淑金满怀感激之情,只要一有机会,她就向身边的群众诉说街道和龙峰村干部贴心的帮助。
收集社情民意、全面了解群众的意愿诉求,长乐市在民情收集过程中首先注重搭建工作平台,建立起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民情收集处理网络,专门开通了“互联网+民情直通车”,为快速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搭起了“立交桥”。如,村民情收集处理点挂靠在村(社区)便民代办点,村级便民代办员兼任民情收集员,乡镇民情收集处理站挂靠在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市级民情收集中心依托在长乐城市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实现了机构、队伍和资源的有效整合。同时,在市一级成立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的民情处理领导小组,并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负责民情办理情况的督查等工作,提升民情办结率。
为了拓展民情收集广度,依托全市划分出的819个网格,配备了1983名网格巡查员,及时收集和解决群众反应的综治维稳、信访调解、计生、社保等民生问题。各级党员干部也行动起来,根据网格划分情况,每人联系10户家庭,每年每户走访不少于10次,并向群众发放写有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的“连心卡”,真正做到了每家每户都有专人联系服务,建立起“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基本实现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
此外,为了提高民情处理效率,长乐市还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确保民情处理及时到位。目前,群众反映的问题都可通过网格巡查员上报、“12319”热线电话、“爱长乐”收集应用软件以及“12319”爱长乐网站4个途径予以受理。截至目前,全市共受理各类事项26441件,办结25947件,办结率达98.13%。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