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严三实”敢担当 真情服务暖民心(3)

福建:“三严三实”敢担当 真情服务暖民心(3)

——长乐市大力推行便民代办服务和民情工作

摘要:近年来,长乐市以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抓手,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和服务功能,推行便民代办服务和民情工作一体化机制,全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步路”,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成效明显。

目前,长乐共向全市255个村(社区)选派了598名代办员,并由市行政服务中心和乡镇(街道)牵头组织进行专项培训,帮助代办员熟悉各种事项的办理程序、审批手续、所需材料、办理费用等,进一步提升代办人员业务素质。对村集体年收入低于30万元的村(社区),市财政每年投入900万元,给予每村5万元的一体化工作经费补助;市财政每年还安排30万元便民服务代办员专项培训经费,用于各级各部门对代办员实施岗前培训及相关业务培训的费用支出,并专款拨付50万元作为优秀代办员的奖励资金。

在服务场所建设上,长乐市也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由市镇两级财政共同出资对全市255个村(社区)便民代办点进行建设完善,其中,市财政安排514万元专项经费,每个村(社区)便民代办点标准化建设一次性补助2万元。全市所有便民代办点按照“四个一”的标准完成建设,即:一个专门的办公室、一张全程代办工作流程图、一本村便民服务代办登记台账、一套代办工作制度,并将办理事项的相关手续进行归类整理,统一印制了办事指南,摆放在便民代办点的资料架上,方便群众办事。

群众点赞 干部有位

作风建设不懈怠

如今在长乐,说起便民代办服务和民情工作,许多群众都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纷纷点赞。不少群众说:“现在政府在服务群众方面投入很大,党员干部的服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多数问题都能在村(社区)解决,根本不用自己操心。”

群众的感受最真实,政府的投入也确实是大手笔。今年,长乐市在便民代办点(民情收集点)建设、代办员(收集员)培训奖励等方面已投入1600多万元的资金,助力党员干部真情实意地为群众服务。与此同时,长乐还结合“四个万家”“走进千万家、温暖长乐人”“进村入户大走访”等活动,充分利用便民代办、民情收集处理、网格化管理等平台,推动全市党员干部走下去,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截至目前,全市共帮助群众代办事项3.5万多件,共收集各类民情诉求件7300多件,帮助群众解决民情诉求6100多件。

长乐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开展便民服务,不仅让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密切了干群关系,也锤炼出了一支具备过硬服务本领的党员干部队伍,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过去,许多基层干部觉得干多干少一个样,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现在不同了,群众有比较,不干事、不作为的干部就坐不住了。”

事实上,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基层党员干部通过接受代办业务培训和为群众办理代办事项,也是在进行一次农村政策和业务知识的再学习。2013年以来,长乐市共有535名市直部门科级干部通过挂钩驻点,兼任基层单位党组织副书记或村(居)委会主任助理等职务,当好政策宣传员、沟通联络员、督促指导员、矛盾协调员、项目服务员等,增强了服务意识,转变了服务作风,提高了服务水平。

服务群众的同时,也收获了群众的信任。许多村支书深有感触地说,现在经费有保障,活动场地、设施也完备了,服务群众手中有了“粮”,心中就不慌。通过给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还把群众吸引凝聚到了党组织周围,群众对党组织的信任感进一步增强,许多群众以前遇到困难和问题,想到的是找亲戚朋友,现在首先想到的是找组织、找党员。

洋屿村党总支部书记说,现在村里出现了“三多三少”现象:来村办事的群众笑脸多了,怨言少了;干部跑上多了,下面群众跑腿少了;干群联系多了,群众意见少了。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