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3)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3)

摘要:9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意见》要求,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完善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让我们共同关注本期经典案例。

近20省份出台分级诊疗政策

9月14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表示,近年来各地加强了对分级诊疗制度的探索,已有近20个省份出台了分级诊疗政策措施,启动了试点工作,部分省市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经验和模式。

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旨在扭转当前不合理的医疗资源配置格局,解决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围绕城乡协同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依托广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探索合理配置资源、有效盘活存量、提高资源配置使用效率的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架构,推动党和政府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所做出承诺的实现。

长期以来我国卫生事业一直坚持城乡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建设,新常态下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内涵,侧重于体系各层级间诊疗功能的有机整合与协同,通过统筹城乡医疗资源,明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职责分工,有效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和患者的下沉,规范就医秩序,确保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

【启示与思考】

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无人问津的恶性循环一直难以破解,因此新医改倡导分级诊疗模式,意味着长久以来就医格局的改变。分级诊疗这个是大方向,也是国际惯例,是应该坚持的,关键的是我们如何激励医生下去。

根据《意见》,分级诊疗将最终实现将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那么,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被视为重点工作之一。但是仅靠行政手段促成的大医院对基层医疗的帮扶并非长久之计,还需要用市场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流动。同时把医生多点执业,医生成为社会人退出,从市场机制上把医生吸引到基层去才是根本方法。

根据《意见》,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明显提升,就医秩序更加合理规范。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要让分级诊疗真正实现预期效果,就要根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的功能定位,让基层医疗机构真正具备医治群众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特别是要通过各种配套措施,综合运用政策、资金等手段,引导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真正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只有基层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上去了,误诊率、事故率大幅度降低,群众才会放心满意,才会愿意优先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让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可及。

总之,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医改、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