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关于端正党风的重要论述

邓小平关于端正党风的重要论述

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了邓小平在1979年讲的一段话:“在目前的历史转变时期,问题堆积成山,工作百端待举,加强党的领导,端正党的作风,具有决定的意义。”这是邓小平关于执政党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风问题对于加强党的领导、在解决党所面临的困难、推动历史转变、开创工作新局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回顾历史可以看到,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推动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开拓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就是从端正党风,恢复和发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理论联系实际、艰苦奋斗等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开始的。

党风问题关系中国现代化建设兴衰成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党的坚强领导,党风好不好直接关系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邓小平指出,在改革涉及面很广的情况下,如果不坚决搞好党风,进一步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就可能出现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大大小小的乱子,使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在刚刚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就遇到严重的障碍。在“文革”结束之际、国家和社会百废待兴的纷乱局面下,邓小平无疑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他意识到,经过“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等优良传统和作风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改革开放的繁重任务靠什么力量推进,主要还是靠加强执政党的领导,靠党的干部的优良作风,靠人民群众的信任,如果不尽快恢复党的实事求是优良作风,就不能解放思想,不能确立正确的思想路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难以推进,就会遇到严重的阻碍。

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执政党在中国社会居于领导地位,党风不好,就会损害群众的利益,在群众中就没有威信,执政的基础就不牢固,怎么坚持党的领导?党又如何实现其领导?邓小平说,极少数党员干部的不正之风,非常不利于恢复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所以,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改进党的作风。针对改革开放以后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官僚主义、脱离群众现象,邓小平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群众路线,认为党只有善于发扬群众路线的作风,才能克服困难,解决问题。1979年11月,邓小平在中央党政军机关副部长以上干部大会上说,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瞒着群众,要密切联系群众,把道理向群众讲清楚,再大的困难也能够克服。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心群众。只要你关心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不仅不搞特殊化,而且同群众一块吃住,任何问题都容易解决,任何困难都能够克服。1980年12月,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的观点,他说,要把党的工作和政策经常真实地告诉群众,要坚决批评和纠正各种脱离群众的错误。他告诫说:“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邓小平倡导的“摸着石头过河”实际上就是克服决策上的官僚主义和脱离实际作风,走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和实践精神。

党风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表现。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没有好的工作作风,就会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就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就不能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邓小平1979年在谈到培养年轻干部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要让年轻干部懂得,不只是年轻就能解决问题,不只是有了业务知识就能解决问题,还要有好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这是最根本的一条。不要“当官做老爷”,要反对“衙门作风”。1985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谈到干部的年轻化的时候,他再次强调说,中青年干部接班,最重要的是接老同志的革命英勇精神的班,要把党的好传统、好作风发扬起来,“干部不是只要年轻,有业务知识,就能解决问题,还要有好的作风。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入群众倾听他们的呼声;要敢说真话,反对说假话,不务虚名,多做实事;要公私分明,不拿原则换人情。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所以,党风实际上涉及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一个领导干部仅有业务知识是不够的,好的作风也是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体现。

党风关系党的路线政策能否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说明,只有正确的路线和政策还不够,还必须能够把正确的路线和政策贯彻执行下去,而没有优良党风的配合,就做不到这一点。邓小平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强调端正党风对于执政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只有一套正确的政治路线、政策是不够的,还要有一套正确的组织路线和好的党的作风。只满足于路线、政策的正确,而忽视党的生活的建设,忽视党的作风的建设,即使有正确的路线政策也贯彻不下去。靠什么去贯彻党的路线政策,靠的就是纪律。所以,邓小平大力倡导恢复发扬党的作风中的纪律传统。他在1982年的军委座谈会上说:“同心同德,一心一意,没有纪律不行。我们过去革命,就是靠纪律,而且是自觉的纪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最好的风气就是这个。”因为只有统一的纪律,党才有战斗力,他说,党应该是一个战斗的队伍,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应该是统一的、有高度觉悟的、有纪律的队伍。中国共产党正是依靠铁的纪律才从弱到强发展壮大起来,但经过“文化大革命”踢开党委闹革命的破坏,党的纪律性遭到了严重的削弱,派性和不服从非常严重。邓小平1975年7月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说:“现在不只是组织纪律差,政治纪律也差。中央说要落实政策,他就是不干。这是什么问题?这就是政治纪律问题。要军队同志帮助地方消除派性,使群众团结起来,有些同志就是不执行这个方针。这是组织纪律问题,又是政治纪律问题。”改革开放以后,这个问题更加迫切了。改革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但没有纪律性,如何加强党的领导?1980年1月,邓小平在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说:“为了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党的纪律。‘文化大革命’期间,党的纪律废弛了,至今还没有完全恢复,这也是党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中央决定尽快恢复建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纪律和相关文件。

优良的党风是党的力量源泉。不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建设时期,好的党风都是团结群众、战胜敌人的重要因素,是党的威望和力量的源泉,邓小平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1977年7月,他在十届三中全会上颇动感情地说,我们党在延安整风以后,无论前方后方,生气勃勃,心情舒畅,团结一致,既能充分发扬民主,又有高度集中,毛主席、党中央的命令、号召,谁不是自觉地听哪!没有这样的党的风气,我们能够战胜比我们强得多得敌人吗?1980年1月,邓小平在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再次谈到战争年代的党风的作用,他说,过去我们党的威力为什么那么大?打仗的时候我们总是说,一个连队有百分之三十的党员,这个连队一定好带,战斗力强。为什么?就是党员打仗冲锋在前,退却在后,生活上吃苦在先,享受在后,这样他们就成了群众的模范,群众的核心。无疑,好的党风和社会风气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健康发展和战胜困难的一种伟大力量。这也是邓小平主张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重要原因。

邓小平有着丰富的领导革命和改革开放的经验,他的这些论述和他在端正党风方面提出的一系列举措使我们认识到,对于一个掌握着政权的执政党来说,党风问题实在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执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而绝不仅仅是表面现象,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任何时期都不能忽视和轻视。抓党风绝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有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举措,只有党风搞好了,党的领导改善了,才能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才能团结和带领群众解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开创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局面。从这个角度才能更好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建立党风廉政责任制,强调党委书记对于党风廉政负有主体责任的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