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有的放矢更“解渴”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场重大深刻的改革,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攻坚克难过程,也是一场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大考”。
“如何多措并举,真正实现功能疏解特别是人口疏解?”“在高精尖发展过程中,应构建何种产业发展体系?”“如何更好地激发文化创新驱动力?”……面对新的首都战略定位,到底该怎么干?区县各级领导干部既紧密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又迫切需要新的启发。
市委宣传部提前收集梳理了各区县领导干部关心、关注的问题,宣讲人一一现场解答,还在会前会后抽时间给各区县、市属国企 “道真情”、“支实招”,以使宣讲更有针对性,更“解渴”。
报告不回避问题,也直面认识误区。在协同发展中,某些党员领导干部还存在“舍不得”的情结,习惯于“招”和“聚”的老认识、老办法;存在“总部焦虑”、不搞制造业的“谬论”;存在“按照禁限目录,存量产业将消亡”的误解。宣讲针对这些误区进行了重点解疑释惑。
“报告很及时,很解渴!” 市直机关、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们说,大家对协同发展路径有了更准确的理解。区县发展困惑也在消除。平谷区旅游委主任陈梦慧就说,报告排除了远郊区县的担心,只要我们发挥好区位优势,整合三地旅游资源,就一定能让平谷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信心百倍迎“大考”
京津冀协同发展开启了北京发展史上首次由“聚”到“疏”的重大深刻变革,吹响了由“分”到“合”的时代号角,是一次跨区域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大考。
如何应对这场大考?宣讲报告联系实际,研机析理,解疑释惑,帮助党员干部全面领会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北京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行动纲领。
信心在增强、力量在传递。“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是一个全面系统、凝聚共识、开启首都科学发展新篇章的行动纲领,相信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一定能打好这场攻坚战。” 听完报告的领导干部们对未来前景信心百倍。
房山区、怀柔区乡镇街道干部听完报告后说:“一定要立足岗位,在协助疏解非首都功能上积极参与,不缺位搞好承接,抓机会做出贡献。”
各区县一方面明晰了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一方面迅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朝阳区委书记吴桂英就介绍,我们在“非首都功能疏解”方面已制定出了“产业调整退出”的时间表,今年计划清退有形市场46家。
“历史任务摆在了面前,我们应自觉肩负起这个担子,信心百倍地迎接这场‘大考’。”听完报告,广大领导干部干劲十足,“我们一定要用实际行动扛起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担!”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