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启示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启示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示祝贺。李克强在贺信中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

屠呦呦,是诺贝尔医学奖的第十二位女性得主。她的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这既是中国医学界首次荣膺诺贝尔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由此,屠呦呦倍受瞩目,点赞与评议接踵而来。无论人们如何评价,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意义深远,其影响已经远远地超越了中医药研究。笔者以为,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给广大的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年轻的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四个方面的启示……

去掉浮躁脚踏实地,耐得住失败、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耐得住诱惑。把使命感、责任感、理想信念融为自觉行动和自信的力量,在寂寞的研发领域和清贫的生活中不断地自我修炼、自我磨炼,对科学虔诚而又执着。毕其功于一役,无益于科学的发展进步。而科研速成论,更是无根之冠。事实上,一项重要的科研课题从研发到成果,特别是获得诺贝尔奖需要数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科研成果需要反复检验,容不得任何虚伪、特别是急功近利。屠呦呦从1969年参加中草药抗疟研究到获得诺贝尔奖,经历了46年。期间,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成员经历了190次失败。屠呦呦获奖的背后,是无以数计的艰辛。她从始至终坚守“四耐”,不慕浮华、刻苦钻研、无私奉献,为促进人类健康和减少病患痛苦作出了革命性的贡献。青蒿素自发明以来,已经在非洲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屠呦呦说:“一个科研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艰苦的努力,要坚持不懈、反复实践,关键是要有信心、有决心。科学要实事求是,不是为了争名争利。”

应该具有严谨、耐心、专注、坚持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数十年的中草药抗疟研究过程中,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成员筛选出2000余个中草药方,整理出640种抗疟药方集。以鼠疟原虫为模型检测了200多种中草药方和380多个中草药提取物,并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坚持研发品质的灵魂和课题方向,她们“对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奴隶般的忠心耿耿”。屠呦呦若没有执着的工匠精神,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研究都可能中止。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青蒿素。但是,这些成就并未让屠呦呦止步,她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追求极致、一丝不苟的大工匠情怀,应该成为科技工作者的共同价值取向。屠呦呦把对生命的敬畏、对科学的虔敬、对研究的未来,倾注于心、全神贯注、无私忘我,甚至用自己的生命去实践和体验,使青蒿素在世界各地的抗击疟疾中不断显示出奇效。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教授说,“屠呦呦的科研经历对年轻科学家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认准了一个领域,就要坚持去做,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