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梅伦领导的英国新一轮外交转型,首先是集中资源,专注重点。与当前国际上不少国家一样,力不从心将成为英国外交新常态,但关于外交孰重孰轻的讨论在英国并不多。在今年大选前,与外交部关系密切的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洛宾·尼布利特列举了新政府在外交方面将面临五大挑战,包括中东局势、对俄罗斯关系、巴黎气候变化会议、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TTIP)谈判,以及中国日益增大的影响力。但显然这些挑战主要是英国面临的一些紧迫问题。那么,什么是英国外交重点呢?可以肯定的是,为了维持英国的全球影响力,英国将坚守联合国安理会五常席位、核力量、“世界金融中心”,以及备受关注的军事部署能力等大国“标配”,这意味着其军费开支将咬牙守住GDP2%的底线。
其次是留在欧盟,但重新确立对欧关系。尽管卡梅伦政府采取了强硬对欧立场,但其也绝非想要将英国带出欧盟。相反,当下其最紧迫的外交之一就是使英国留在欧盟。英国对欧政策将可能发生一场观念革命,传统“均衡外交”早已没有市场,“领导欧盟”或“扮演欧美桥梁”也日益难以胜任。与法国、德国以及其他欧盟国家不同,英国一直不认为“只有通过联合欧盟内部力量才能发挥影响”。欧盟无疑需要英国,默克尔也有意对卡梅伦作出一定让步,但持续消极对欧将使英国在欧盟面临日益边缘化危险。
对美关系,稳固但不盲从
追求外交多元化也是卡梅伦政府未来一个方向。英国不会主动放弃与美国的“特殊关系”,相反还将竭力保持之。但同时这一传统特殊关系也正在发生变化。一方面,英国需要努力证明自身对于美国仍具有重要价值,另一方面英国也将争取拥有一定的独立性。这一对美政策被时任英国外交大臣黑格概括为,“稳固但不盲从”。维持与美特殊关系的同时,英国将寻求发展新“特殊关系”。今年3月刚上任的英国驻华大使吴百纳认为,对于英国来说,英中关系与英美关系同等重要。随着全球经济政治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而英国的传统经济合作伙伴难以走出当前经济困境,英国与中、印等国强化关系的动力将持续增大。
英国新外交还意味着更加重视经济外交,英国外交部还将与财政部竞争在重大外交决策中的影响,而务实性在英国外交中得到更大体现。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增加英国企业出口,将是英国长远经济发展战略的两大支柱。这两方面需求将引领英国经济外交发展方向。
此外,英国未来将更加倚重多边组织和机构,尤其重视在G20等组织中发挥作用。通过增大软力量,提升英国的影响力。鼓励外交创新也是一个趋势。英国前外交官、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克里·布朗今年6月撰文建议,英国在发展中英关系时“更有新意,更敢于冒险”。他呼吁英国“忘掉一些辉煌的历史,放下自己的过去”,“形成对华接触的新模式”。考虑到2008年以来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巨大变化,估计和这位英国前外交官一样主张“外交创新”的人在英国外交决策圈不应该是少数。
(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