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外交正在经历重大转型

英国外交正在经历重大转型

核心提示:在分析英国外交时,人们经常会提及美国前国务卿迪安·艾奇逊1962年说过的一句话:“英国失去了帝国地位,但还没找到自己的角色。”但事实上英国在战后一直扮演着具有全球影响力大国的角色,其苦苦寻觅的与其说是合适的角色,还不如说是在不同的时期如何维护这一角色。同样,目前英国外交转型反映得更多的是,在新形势下寻求新的有效的维护其大国影响力的工具。

英国外交目前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有所谓“退欧说”“弃美说”等。一种更有代表性的观点可以被称为“退场说”,即以卡梅伦为代表的英国新一代当政者甘于过小国寡民、小富即安的日子,英国正从世界舞台上退场。近年来随着国际战略环境的变化,英国外交政策无疑正在经历重大的调整和变动,但这一转型远非上述种种看法所概括的。

四大因素影响卡梅伦外交

当前英国外交的主要思路形成于2010年5月大选之后。当时,卡梅伦领导的保守党未能取得议会多数,故只好拉自民党入阁,组建了英国和平时期少有的联合政府。但总体上说,联合政府的内政外交受到了保守党的主导。今年5月英国大选则出乎意料地诞生了18年来首个保守党占多数的议会,这不仅意味着保守党可以独揽大权,而且也使得过去5年形成的英国外交政策将得以延续。显然,有必要了解在过去数年中英国外交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任何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形成都是十分复杂的,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梳理近年来英国对外关系可以发现,有四方面因素对英国外交政策产生了重要作用。第一,来势汹汹的全球金融海啸和不断蔓延的欧债危机给新上台的联合政府的政策打上了最深刻的印记。随着遏制衰退、重振经济成为英国当权者压倒一切的任务,财政部在一些重大外交决策中的分量甚至超过了外交部,而后者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第二,保守党内部强大的“疑欧”势力“绑架了”英国对欧政策。在英国主流政党中,“疑欧”情绪数保守党最为严重。

第三,英国民众对伊拉克战争的厌倦。2010年卡梅伦上台前,英国经历了连续三届工党政府。在工党长达13年的执政期间,英国直接参加了科索沃、阿富汗、伊拉克三场战争。

第四,美国全球战略收缩。就民众对于伊拉克战争的态度来看,2010年上台的卡梅伦颇像早他一年上台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而作为美国最紧密的盟友,奥巴马推动的美国全球战略收缩显然也鼓励了英国从国际舞台上的所谓“引退”。

转型是寻求维护大国影响力的工具

卡梅伦政府自2010年上台至今所采取的一系列对外政策表明,驰骋世界舞台数个世纪的英国正在经历战后又一次重要的外交转型。尽管动力多元:既有形势所迫,民心思变驱动,也有执政党基因影响,但转型却是实在的,明显的。

在分析英国外交时,人们经常会提及美国前国务卿迪安·艾奇逊1962年说过的一句话:“英国失去了帝国地位,但还没找到自己的角色。”但事实上英国在战后一直扮演着具有全球影响力大国的角色,其苦苦寻觅的与其说是合适的角色,还不如说是在不同的时期如何维护这一角色。同样,目前英国外交转型反映得更多的是,在新形势下寻求新的有效的维护其大国影响力的工具。

责任编辑:赵思齐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