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扶起摔倒老人 “扶”出社会正能量

城管扶起摔倒老人 “扶”出社会正能量

【事件介绍】

城管扶起摔倒老人被赞 曾被路人劝阻"不要扶"

10月8日,四川南充一近七旬太婆不慎摔倒在菜市场附近,行人怕摊上事,纷纷避让。

附近巡逻的两城管小伙上前扶起老人,“要是我们穿制服的都不敢扶,别人就更不敢扶了。要是老人有什么意外,岂不是人心更冷漠吗?”目前,老人无大碍。

“刚开始,过往很多路人叫我们不要扶,说免得惹麻烦。”当事城管胡小兵说当时正跟同事张忠巡逻,发现路边围着许多行人,于是上前一看,一位太婆倒在地上。

“老人摔倒后,往旁边过路的行人,很多都避让,很怕摊上事儿。那两个城管小伙把老人扶起来,这种行为确实值得点赞。”路人张小姐说。

“太婆年龄估摸着应该在70岁左右。”当事城管胡小兵回忆称,当把老人扶起来后,多名围观者称是老人走路时不慎摔倒在地。

老人被胡小兵跟同事张忠扶起来后,见没有大碍,在老人邻居的帮助下,被安全送回家中。目前,老人身体并无大碍。

“要是我们穿制服的都不敢扶,旁人就更不敢扶。要是老人有什么意外,岂不是人心更冷漠吗?”事发后,胡小兵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告诉记者,尽管自己在新闻上看见过很多类似扶老人被讹的现象,但毕竟只是少数,社会上大多数人还是善良的。

城管扶起摔倒老人 执法标签更应道德化

扶起摔倒老人已经被称为是当今社会一个风险度极高的“高危动作”,风气需要扭转,观念需要转化,但不管如何讽刺批判旁观者的无情,也不管如何渲染当事人的无奈,爱心道德的魅力总是抵不过反咬一口的恐惧。而身为执法队伍中的一员,在社会出现一些负能量的当下,不仅要明确自身的职业责任,更要时刻提升职权要求的更高的道德素养。

一身制服,是权力的象征,也是一种风向标式的导向。无形的约束理应成为一种更明确的道德标签被赋予执法队伍,以感性柔情尽融刚性纪律,于潜移默化中传递社会正能量,从以身作则中营造新氛围。

依稀记得小时候的作文日记中经常出现扶老人过马路等一类语句,从前看起来最自然的举动如今却引起如此大的争议,当真是一种讽刺。“扶不扶”已经成为我国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还曾被当做题材被用到春晚小品当中,本是一个最基本的道德行为,如何会被炒得风风火火,热门之后的冷思考,是更值得追问的问题。

“要是我们穿制服的不敢扶,旁人就更不敢扶”,身为一名执法人员,能有这样的觉悟,值得我们为其点赞。很多时候,面对摔倒老人,想扶却又不敢扶是困扰人们的一种纠结,有些人会提倡在道德谴责之外加之法律的约束,但执行起来未免有些不实际,诸如报道中城管站出来做出行为表率,以执法人员的身份加以引导不失为一种积极的信号。

如今,对于一些敢于站出来帮助摔倒老人的好心人被给予很多物质或荣誉上的奖励,理所应当之余,我们又深谙其中的无奈。换个角度来想,此类扶起摔倒老人的“举手之劳”应当做一种人性本质来传扬,而作为国家执法队伍的特殊群体,把好手中的权,同时更要掌好社会风气的舵,让每一名代表国家权力的个体人形成明确的道德意识,整个国家才能有更加优化的转变!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