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忽略改善民生的几个必要界限(2)

不宜忽略改善民生的几个必要界限(2)

界限二,不应试图一揽子解决民生问题

改善民生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们不能指望通过多管齐下,一揽子解决的方式,一劳永逸地彻底解决民生问题。正如发展经济要防止速成论一样,改善民生也是如此。改善民生既要尽力而为,同时也要量力而行。

说到底,改善民生能走多远,要受制于一个国家经济和公共财力实力的具体状况,要与这个国家经济状况和财政状况相适应。在一定时期,用于民生支出的比例过小固然不对,但如果走向另一个极端即用于民生支出的比例过大而且又持续较长的时间,则会出现力不胜任、不堪重负的严重问题。原因很简单。从某种意义上讲,在一定时段当中,社会成员民生需要的增长空间相对是很大的,而经济水准和财政能力的增长空间却是相对有限的,换言之,社会成员对改善民生的需求是一个加速度增长趋势,而支撑这一加速度增长趋势的经济和财政实力的增长却是一个有限的数值,不可能完全满足呈加速度增长趋势的民生需求。公共卫生保障问题就能清晰地说明这一点。公共卫生保障是改善民生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个国家要想完全满足民众对公共卫生保障的需求,其难度越来越大,几乎是不可能之事。医治大病的新药品和新治疗方法(如心肺肾脏移植手术等)刚刚面世时,其价格往往十分高昂。但即便是天价,为了生命,患者必然会要求使用。再者,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老年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健康保健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大事情。这样看来,如不考虑实际的公共财力水准,要想完全解决公共卫生保障问题,对所有的医疗项目甚至连同所有的保健项目都做到完全的公费支付,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社会对其支出比例将会越来越高,以至于不可避免地会成为一个无底洞,成为一件力不胜任的事情。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如今且不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就是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没有也不可能完全解决好公共卫生保障问题。

力不胜任地试图一揽子解决民生问题的做法,其后果十分有害。其一,会严重削弱经济发展的后续推动力。从宏观角度看,过高公共财力的支出,意味着税收的加重。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凡是高福利国家,都是高税收国家。对企业来说,过高的税收,必然会窒息其发展活力。从微观角度看,过高的福利水准,必然会增加民众对于社会的依赖心理以及对更高福利水准的心理期盼,降低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其二,不利于社会的安全运行。力不胜任地支撑过高水准的民生政策,必然是难以持续,迟早必须进行大幅度的政策调整。问题在于,一旦被迫改变福利现状,让人们把已经到手的利益退掉,那么就往往会引发民众的广泛抵触,甚至会引发社会某些不安全现象的出现。这方面,西欧北欧一些国家有着一定的教训。这些国家有时之所以会出现一些社会骚乱,就是由于民众的过高福利被缩减,因而引发人们对社会的不满所致。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