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其次,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需要。我们的发展是一种植根于传统文化沃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一种坚持“和而不同”的和平崛起道路,能否为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经验借鉴,能否打破“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的西方话语偏见,能否发出和传播我们自己的价值理念,能否为人类文明做出我们的独特贡献,需要我们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而涵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最佳支撑。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毛泽东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该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关键是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转化与发展的关系。只有合理继承和发展、创新和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会焕发出强大生命力,源源不断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文化滋养,从而孕育发展成为一种与传统相对接、与社会主义相符合,与现代文明相融汇的新型现代文化。

首先,要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进行深入挖掘和阐发,就不难发现其蕴含着国强民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价值目标、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追求、诚信友爱的社会主义公民的价值导向等现代价值,将其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范畴,能使我们更好地实现传统价值理念与现代价值观念的结合。

其次,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优秀传统文化的产生有其特定的时空,需要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的时代内涵,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时空转化,才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比如“民为邦本”“天人合一”“均贫富”等思想,就需要具体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等的时代内涵,才能进一步对接和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