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医生"黎晓新(3)

摘要:上世纪80年代,黎晓新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海归派”,回到当初默默无闻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30年间,她不仅自己从一名小医生成长为眼科大家,还带活了一个科室,带强了一个团队,带领北大人民医院眼科从籍籍无名到蜚声国际;她十年如一日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防治奔走呼吁,更上书卫生部门,促成了相关规定出台,推动了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她用爱心温暖患者,用技术和责任守护生命,给上万名患者带来光明,被誉为“玻切女王”、“光明使者”。2015年6月,黎晓新荣登“中国好人榜”。

3.“工作狂”一天十多台手术乐在其中 为人解除痛苦是最大成就

在同事和学生们的眼中,“黎大夫”是个精力旺盛的“工作狂”。作为国内顶尖的眼科专家,黎晓新要同时兼顾临床、科研、教学和行政。从回国到现在,记录在案的手术一共1.8万多例,这其中还不包括激光手术。在手术最密集的时候平均一天要做十多台,还有会议、讲课及管理工作围绕她的身边。观察她的日程表,你会惊讶一个人竟然可以像陀螺一样高速地运转。对于她来说,静下来写论文反而是最放松的时候。

“给病人服务耗去了我大部分时间。两天门诊,两天手术,一天科研,一天教学,每天早晨用一个小时处理行政和病人管理。”为了下午不犯困,有精力工作,她的中餐常年是一根黄瓜、两个西红柿。

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会苦不堪言,但黎晓新却乐在其中:“我从来都没有想要放弃,相反我非常热爱我的工作,为病人解除痛苦带给我莫大的成就感。”出门诊、做手术是她最喜欢的工作内容,面对患者,她总是温和、耐心、一视同仁。有时病人感到费解的时候,她就会打比方,同时配合手势,为了多看病、多做手术,她一天到晚加班加点,就算是感冒发烧,也不停门诊和手术。老伴兼“贤内助”李老师心疼地劝她:“不行就少看些病人吧,别那么累。”可她说:“病人头一天晚上就排队挂号,他们等不得啊,我累点没关系。”

W020151022342514986184

忙碌的门诊。图片来源:首都文明网

她也从不吝惜把时间花在对学生的教育上。她坚持严格要求和耐心培养相结合,亲自为本科大学生上课。每隔一段时间,她就要询问每个研究生课题的进展情况,哪怕是在最紧张的门诊时间,一遇到特殊病例,她也会召集学生过来学习。尤其让学生们感动的是,黎老师在给他们西方式教育的同时,也给他们传统东方家庭的温暖。“每年的圣诞节,黎老师会邀请我们去她家里做客,品尝她亲手酿的肉桂酒。在暖暖的酒香中,我们向她汇报自己的收获和未来的计划。无论是生活的烦恼、思想上的斗争,还是经济上的困难,都可以向黎老师说,而黎老师也会用她自己做学生时的经历来激励我们,欲成大器必先苦其心志。”学生陶勇说。近年来她已经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40余名,培养进修医生200余名,为全国各地培训了一批眼底病治疗的专门人才。

“家里人虽然很理解我,也不谴责我,但有一堆意见。我已经很多年都没有休过假了,最近两年才开始休假,女儿对我意见很大,我每天能陪着外孙玩10分钟就不错了,他要再大点可能都不认识我了。”黎晓新笑称。但她觉得,这一切都值得。看着眼科事业发展日新月异,作为领军人的黎晓新,回首来路,欣慰不已。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李丹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