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医生"穆玲

摘要:远赴非洲7年救死扶伤 让"工地医院"享誉安哥拉 7年前,年近半百的中铁四局中心医院副院长穆玲踏上远赴非洲安哥拉的旅程。7年时间,穆玲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带领她的团队将当初筹建的工地卫生所发展成为安哥拉最大、医疗水平最高的华人综合性医院,保障着在非一万余名项目参建员工、劳务工的健康。作为院长,她仁心仁术,勇于担当,在海外医疗设备及药品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主持开展了一系列难度及风险性较大的手术,被誉为“海外员工的生命守护神”,2015年5月,她荣登“中国好人榜”。

远赴非洲7年救死扶伤 让"工地医院"享誉安哥拉

7年前,年近半百的中铁四局中心医院副院长穆玲踏上远赴非洲安哥拉的旅程。7年时间,穆玲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带领她的团队将当初筹建的工地卫生所发展成为安哥拉最大、医疗水平最高的华人综合性医院,保障着在非一万余名项目参建员工、劳务工的健康。作为院长,她仁心仁术,勇于担当,在海外医疗设备及药品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主持开展了一系列难度及风险性较大的手术,被誉为“海外员工的生命守护神”,2015年5月,她荣登“中国好人榜”。  

当53岁的穆玲收拾行装走出中铁四局安哥拉工地医院大门的时候,隔壁农庄的安哥拉本地居民本夫妇领着他们的8个孩子来给她送行。本的妻子动情地抱着穆玲说:“我会想你的,院长。” 

7年前,年近50的穆玲还在中铁四局中心医院工作,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安稳生活。那时的她并不曾想到,7年后她会在非洲的土地上保障着中铁四局一万多名在非洲项目参建员工和劳务工的健康,同时,还要承担救治在安哥拉华人和当地居民的医疗任务。她也不曾想到她会受到如此的爱戴,更被称为“海外员工的生命守护神”。

1.她主动请缨远赴非洲  手拉肩扛办起工地医院

2007年,中铁四局承建了安哥拉社会住房一期工程的一万套住宅楼。工程量浩大,据测算,高峰期,仅中方就需投入高达5000余人的现场劳动力。为保障建设者的医疗卫生条件,中铁四局决定从局中心医院征选优秀医护人员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筹建工地医院。 

应者寥寥。   

作为中铁四局中心医院当时的副院长,穆玲似乎感到一种沉重的责任压在她的心上。几经辗转反侧,她主动请缨担任工地医院的院长。 

那个时候,战后的安哥拉一片疮痍。尽管之前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可当穆玲2008年真正踏上非洲荒原之后她才知道,环境远比想像中的糟。这是一方饱受战争蹂躏、满目疮痍的焦土,这里田地荒芜,工业凋敝,物质匮乏,资源短缺,社会治安极端混乱,当地不法分子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华人被残害事件时有发生。作为医生,穆玲比别人更有机会接触到死亡,那些血淋淋的枪伤、便血尿黑的脑型疟疾患者、全身淤血的登革热病人,那些因莫名的传染病整村整村死亡的病例,触目惊心。 

 

2015年3月穆玲荣获“全国五一巾帼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图片来源:合肥文明网

穆玲的担忧更多源于她做为领头人的责任:手下的医生护士手无寸铁,而当地的盗匪却是荷枪实弹;救治传染病患者缺乏必要的隔离防护;抢救鲜血淋漓的外伤病人时,只能做简单的血液检测,而安哥拉当地人艾滋病携带者占人口的20%……种种显现的潜藏的安全隐患时时困顿着穆玲,她无时无刻不在为团队的安危担心。她甚至觉得远涉重洋的决定太过轻率,那时,她曾在心底反问自己:“将近半百的人了,干嘛要冒这个险呢?!要是同事们的安全有个闪失,自己怎么交待呢?当初主动请缨是不是真地太冲动?”在国内,穆玲的家庭条件优裕,自己是中心医院的副院长、主任医师,事业顺风顺水,她完全可以在国内享受天伦之乐和闲适的生活。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即将开工的大批工人的生命健康都系于穆玲带领的这支医疗团队,她索性将心安扎在了那片荒原上。

安哥拉项目指挥部及工地医院选址在非洲深林里的一片空地上。当地物资极度匮乏,在首船物资没有到港前,穆玲和她的团队住在简易窝棚里,连最简单的生活都不能保障:吃的是干粮,喝的是浑浊的河水,洗澡只能用凉水,如厕更是一场人与蚊虫老鼠的战争。穆玲回忆当时的情景,“在罗安达,就连国内最普通的感冒药都买不到。所谓筹备工作,就是等国内的物资。”尽管如此艰难,她还是带领大家熬了过来。 

2008年6月26日首船物资靠港,除了带来基地建材以外,也带来了医药器械。设备放在集装箱里的大木箱里。由于没有合适的机械及工具取出物品,更没有多余的人手帮她们搬运辎重医疗器械,穆玲和6个同事头顶烈日,在没有起重设备、没有机械运送的情况下,人拉肩扛,徒手开箱搬运。木箱又高又大,里面的设备和药品实在太重,穆玲就组织大家用简单的撬棍、锤子等工具,一点一点地把箱子撬开,再用小推车把东西运到临时的卫生所里。脏活累活穆玲总是一马当先。有一次在开箱的过程中,一个箱子上的盖子掉下来,上面的铁皮划到穆玲的腿上,直接划破她的裤子,在腿上拉开了一个长达10公分的口子,伤口很深,血直往外淌……为了不影响大家的情绪,也为了不耽误医院早日建成,穆玲在对伤口进行了简单地清创包扎后,忍住疼痛,继续工作。后来伤口感染十分严重,她也没有停止工作,在腿上落下了一个很深的疤痕。

穆玲正在接诊。图片来源:合肥文明网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穆玲带领团队建成了最初的工地卫生所。2008年7月15日,具有中国北京四合院特征的营地奇迹般地出现在南非的荒原上。那天,穆玲在简陋的手术室里为一名患阑尾穿孔、弥漫性腹膜炎的职工实施了阑尾切除手术,这在国内是个很小很小的手术,但在安哥拉,在工地医院,面对躺在病床上的病人,穆玲第一次感到害怕,要知道这里没有专业的手术床、手术器械,没有做手术用的无影灯,甚至连消毒用的双氧水,都不足。

可一旦站上手术台,穆玲就镇定了。

凭着高超的技艺、过人的胆识,穆玲成功为病人实施了阑尾切除加腹腔引流术,开创了在安华人医院做开腹手术的先例。

“第一台手术成功是很重要的。如果第一台手术不成功,就会留下很深的阴影,以后还敢不敢做手术,都很难说。”

大家用首战告捷的喜悦,扛起了救死扶伤的重任。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