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英国议会发表讲话,强调中英要加强交流互鉴,增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支持和友谊,推动两国合作再上新台阶。
习近平指出,英国是最先开始探索代议制的国家。在中国,民本和法制思想自古有之,几千年前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现在,中国人民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吸收中华法制的优良传统,也借鉴世界各国法治的有益做法,目标就是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
(一)民为本
民本思想在中国文化里传承已久,就是一种“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纵然古代中国很长时间以来都是是君主帝制的国家,但是,君主一人看似高高在上,实则在社会构成的金字塔式结构中,是属于广大基座的芸芸百姓托起了社会稳定,高处不胜寒的君主一人,需要为国为民、如履薄冰,否则他这颗镶在社会结构顶端的“危楼孤星”就可能摇摇欲坠,——这就是“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广大民众,才是生命存活之水,才是政权长治之源。
所以,以民为本,就是如同儒家学者荀子明明白白警戒君王的道理:“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上天生育了人民大众,并非为奉养君王一人;相反,上天设立了君王为主,是为人民大众负重领路。正是人民有所需要,才使政府能够存在;政府既然为民存在,就要以民为主、以人为本。
因而,这就是儒家“十三经”之一的《尚书》中所训导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原句里的“邦”,本是指邦国,现在就可以引申理解为国家。——只有人民是国家的根本,若根基牢固,则家国安康。而这句话,是《尚书》中谆谆教诲说的“皇祖有训”、是来自祖辈先圣的政训,也正是习大大此次讲话中说的“自古有之”、是来自文化传承的政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