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经济增长动力(2)

重塑经济增长动力(2)

反思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经济增长动力下降

在分析了1978年到2008年中国经济获得快速增长速度的原因之后,就能比较容易理解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为何中国经济在经历了短期的快速增长之后逐渐显露疲态。

第一,人口红利拐点显现,人口红利正在消失。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第一次出现绝对下降,相关专家预测从2010年到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2900多万人。通过国际比较发现,到202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接近20%,欧洲国家用100年时间,发展中国家用60年时间达到的老龄化程度,中国将只用20年达到,这意味着全社会劳动投入增长将逐步放缓。其根本原因也是因为计划生育,1978年到2008年,出生率被压低,人口抚养比升高,同时也减少了未来的劳动力供给,也就是说,计划生育政策既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又加速了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

第二,投资回报率下降,资本红利日益减少。在市场经济中,一个重要的规律就是边际投资收益递减,也就是说,投资效益并不随投资规模的盲目扩大而递增,而是达到某一临界点后,收益会递减。以此来看,投资增速下降的原因之一是投资回报率下降,而产能过剩就是投资回报率下降的最好的注解。该问题不仅出现在钢铁、煤炭和水泥等传统产业,太阳能、风能等新兴产业同样面临产能过剩。甚至在铁路、公路以及机场等基础设施领域,同样面临投资收益率严重偏低的问题,造成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是外需与内需的同时下降。金融危机之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速下滑,导致外部需求数量直线下降,很多产品供大于求。同时,国家虽然实施了四万亿的经济刺激政策,但用于教育、医疗等改善民生领域的数额较少,对于提振内需极为有限。另外,投资收益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金的供给方的结构性变化,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另一面,是被抚养人口增加,抚养支出上升,过去我国人口负担轻,可以维持高储蓄率,从而带来高投资,今后随着储蓄率的下降,可用于投资的资本增长也将放缓。

第三,技术创新不足,技术红利逐步缩小。首先,自2001年加入WTO,中国在引入大量外资的同时,也引进了大量国外的先进技术,加之自身的技术创新和进步,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日益缩小。其次,中国经济规模的增加速度使得国际上其他国家不得不引起高度警惕。2005年,中国经济规模还不到美国的一半,2011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国际经济组织和机构在制定国际贸易规则的时候会更具针对性,用更加严格的和隐蔽的方式限制中国的技术创新水平。美国政府最近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区域构筑的新的国际贸易投资体系,即TTIP与TPP,实际上就是通过新的规则进行约束和限制。中国从国外获得先进技术的成本和风险都显著增加。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