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道路”三题(2)

“中国特色道路”三题(2)

第三个层次:作为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每一“位”也都各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姑且称之为基本道路。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道路和根本道路基础上,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都需要确定、并且事实上已大体形成各自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经济上,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政治上,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相统一,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道路;文化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道路;在社会领域,加快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通过大力改善民生切实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社会建设的道路;在生态方面,把生态文明放在更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中,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建设道路是唯一中心,政治建设道路是坚强保证,文化建设道路是精神旗帜,社会建设道路是价值取向,生态文明建设道路是长远大计。它们之间紧密联系,彼此制约,相互促进,有机统一构成为第二个层次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道路的核心内容,是这一根本道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领域或方面的集中体现和表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条基本的道路。

第四个层次:作为五大建设中的每一项事业同样各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姑且称之为具体道路。

比如在经济建设方面,有中国特色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有中国特色的以人为核心、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政治建设方面,有中国特色的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畅通民主渠道,促进居民、村民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发展基层民主的道路。在文化、社会、生态领域,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管理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道路;发展教育事业尤其是确立公正、合理、有效的考试招生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一考定终身弊端的道路;发展医药卫生事业和实现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的道路;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损害赔偿、责任追究制度,以制度保障生态环境的道路;等等。

称这些道路为具体道路,只是相对于第三个层次中的基本道路而言的,其实对于它们各自的发展来说,都具有关键性。“中国特色”不是空洞的抽象的,必然也必须表现在大大小小的方方面面。离开这些具体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甚至难于捉摸的东西了。

上述四个不同层次的道路,由于内涵和外延不同,上一层次涵盖并指导下一层次,层层涵盖、层层指导;下一层次体现并服从上一层次,层层体现、层层服从。总起来说,都统一于第一个层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道路的统率和统领。它们都既是社会主义的,又是有中国特色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即总道路在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各项事业中的分别展开。这就是四个不同层次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此外,还有一重一般涵义上的道路,也是十分重要的,不可忽略。比如邓小平1979年提出的“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一再重申的“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反复强调的“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些道路,都含有大方向大目标的意义,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道路的内在要求,也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虽然没有把它们单列出来归入某一特定层次的道路,实际上与第一个层次的总道路紧密联系,息息相关。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