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尤其是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以来,“道路”是在正式文献、领导讲话、报刊文章中,出现频率特高的一个词。这首先是因为它的极端重要性,比如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①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又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②其次是因为“道路”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的问题非常广泛,需要做的文章太多了。
笔者正是有鉴于此,对道路问题进行认真学习思考,但又只能选择其中几个相关问题作些研究探讨。文内所说的道路,当然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精洁和节约文字,简称中国特色道路,以至简称为道路。把“社会主义”作为它的当然逻辑前提,就不致产生歧义了。
一、“中国特色道路”的多重涵义
据笔者的理解,“道路”有多重、多层次涵义,须对它们作适当区分,对其内涵作出分层次的界定,对“道路”概念要明确是在什么意义上使用,以增强理解和用语的准确性、科学性。
第一个层次:作为在总方向、总目标、伟大旗帜意义上的道路,姑且称之为总道路。
这指的是社会主义道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民主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我们党提出要适时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从而明白无误地确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发展的总方向总目标,体现了历史的总走向总趋势,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1953年毛泽东谈到农业合作化的必然性时指出,“难道可以说既不走资本主义的道路,又不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吗?……我们不搞资本主义,这是定了的”③。在三大改造完成后的1957年又说,“当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之后,中国要向哪里去?向资本主义,还是向社会主义?有许多人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是不清楚的。事实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④。还说:“现实生活证明,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唯一的出路。”⑤1979年邓小平代表党中央提出在思想政治上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一项就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他在1987年初反复强调“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在1989年春夏之交又特别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⑥等等。这些论断,都是针对一些人在总道路问题上存在迷惘、困惑、怀疑、动摇的思想实际而作出的,都是相对于资本主义道路而言的。毛泽东、邓小平这些话虽然讲于几十年前,但在当下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因为直至今天,在一部分人群特别是青年中,甚至在某些党政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中,怀疑社会主义、向往资本主义的思想情绪依然存在,公然挑战社会主义、鼓吹资本主义的也不乏其人,“事实已经回答”、“现实生活证明”对他们来说并未起什么作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何去何从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
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几年中,邓小平反思我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时,就在积极探索如何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到了1982年十二大,他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从此社会主义道路进而正式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那时以来,以至今后一个漫长历史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是我们的总道路。不过这条总道路的内涵有了重要发展,它不仅指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的道路,同时指不能走苏联僵化社会主义模式的道路(还包括不能走某些欧洲国家民主社会主义的道路)。这就是几十年来党中央反复申明的既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也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只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唯一正确的道路。这条道路的最基本内容和支撑点是改革开放,所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也就是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反之亦然。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前提还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开放。正如习近平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⑦
第二个层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科学内涵之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姑且称之为根本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科学内涵,可以理解为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个方面。旗帜是总称谓,是对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的总概括。按照十八大报告的阐述,道路的内容由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现实依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总体布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价值取向(人的全面发展和全民共同富裕)、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六个方面所组成。在这里,道路是相对于理论体系和制度而言的。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它们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习近平说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经验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这条道路的真谛和根本要义,是在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指导下,从当代中国基本国情即最大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1956年4月,毛泽东在谈到苏共二十大时说:“不要再硬搬苏联的一切了,应该用自己的头脑思索了。应该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探索在我们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了。”⑧还说,“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⑨邓小平在1980年1月的一次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苏联搞社会主义,从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算起,已经六十三年了,但是怎么搞社会主义,它也吹不起牛皮。我们确实还缺乏经验,也许现在我们才认真地探索一条比较好的道路。”⑩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意思都是强调走中国式的发展道路,实质也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这条道路的精髓,就是独立自主,做好“结合”的大文章,不照搬别国特别是苏联的模式。现在有些人还在从右的或“左”的方面攻击和诋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道路,但异曲同工,殊途同归,其共同点就是无视这个精髓,否定这条道路的根本性、必然性和唯一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