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热点解读

核心提示:在中国和美国的实力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的条件下,在整个国际体系仍然是美国是唯一超级大国这样的现实条件下,维护中美关系仍然是中国稳定良好国际环境的基础,没有良好的中美关系就没有良好的中国国际环境。

今天围绕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和大家谈一谈有关中美关系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主要讲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谈一谈1972年以来,中美关系在过去40多年中有几个主要的发展阶段。第二,中美关系具体遇到了哪些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第三,结合习近平主席这次在关键时刻的关键访问,讲一讲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前景。

一、中美关系发展的大致脉络

中美关系第一个大的转折点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这个转折点的主要背景是当时中苏关系出现了急剧的恶化。苏联在中国的北部边境部署了大量的军队和重型武器,1969年中国和苏联在珍宝岛爆发了军事冲突。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和美国都有相互接近的战略意图。经过巴基斯坦的秘密渠道,实现了当时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秘密访华,最后在1972年,实现了尼克松总统访华,发表了《上海公报》。这标志着中美关系在1949年之后出现了第一个大的转折,从战略对抗开始走向战略合作。双方战略合作的主要目的是联合起来共同对抗苏联,因为当时的苏联具有很强的扩张性,联合起来对抗苏联构成了这一转折点的战略基础。

从1972年到1989年的二十多年是中美关系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时,中美经贸额有了巨大的增长,在两三年的时间里从一开始的几百万美元,一下子上升到将近1亿美元。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以后,中国和美国还开始了军事上的合作,美国向中国提供了相当多的先进军事技术和科学技术,增强了中国对抗苏联的实力。

从冷战结束到2009年是中美关系在和解之后的第二个20年,相比冷战结束之前的20年,中美关系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因为苏联解体,共同的战略敌人已经不复存在了。美国在冷战结束以后感到很迷茫,原因是没有一个主要的战略敌人,而此时的中国也不是他的战略敌人或者说战略对手。所以从1989年到2009年这20年间,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不太明确的阶段,或者称之为模糊阶段。在这一时期,美国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敌人的概念,直到2001年“9.11事件”发生以后,美国才开始把恐怖主义作为战略敌人。在这个战略模糊期里面,中国和美国既不是明确的朋友或者盟友,但是也不是敌人,是一种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总的来说,这20年间中美关系的主流是积极的,是合作的,仍然延续了前20年基本的传统。

1993年可以说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时间点,当时的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西雅图参加APEC非正式领导人会议,中美关系获得了一个新的起点。在接下来将近20年的时间里,围绕着中美关系,双方又有好几种提法,本质上都差不多。第一种是建设性的中美战略伙伴关系。所谓建设性,不是说没有确定的或者说正在建设的,建设性这个词的意思是说中国和美国的这种关系是着眼于推动全球治理,对整个国际社会都有好处的,所以才称之为是建设性的。比如说共同打击跨国犯罪,维护海上通道的航行安全,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等等。中国和美国所做的这些事情是不针对其他国家的,是以推动整个国际社会变得更加美好为目的。第二种是战略伙伴关系。要从战略上确定中国和美国是一种合作关系,双方在范围广泛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上进行合作,所以称之为伙伴关系。后来围绕着中美关系的定性还有其他提法,比如中美合作伙伴关系,比如在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之上,还提出了建设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

由此可见,在这20年间,合作是中美关系的主流。双方在经济、科技、人文方面的交流都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到2009年,中美贸易已经超过了3000亿美元。同时,美国在中国有大量的投资。中美的人文交流,尤其是留学生的交流规模也非常巨大。美国和中国还开始进行战略与经济对话。所有这些具体的合作,对于中国和美国来说有着不同的涵义。

对于美国来说,与中国在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时期里,它有一个整体性的目标,就是希望通过具体的合作,最终把中国拉入到现有的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之中。明确的说就是两个方面:第一,促进中国自身的变化。当然这种变化是美国更欢迎的变化,在中国国内政治、社会发生一些他们希望看到的变化。第二,希望中国接受现有的国际规则。这两个目标相比,第二个目标比第一个目标更为重要。很多美国学者都明确提出,美国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把中国纳入到现有的国际秩序当中,包含自由贸易、尊重人权、集体安全以及多边主义等基本要素。对于中国来说,在推动中国中美关系发展的时候,我们自己的目标是不一样的。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