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动力转换的特点和要求加快培育发展经济增长新动力
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资源等要素的投入,靠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近两年来,随着要素供给条件的变化,旧的增长动力减弱而新的增长动力不足,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同时,经济运行中又呈现出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不同区域、行业、企业间发展出现分化,创新驱动布局早、体制机制改得快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往往发展比较平稳、抗风险能力比较强。因此,“十三五”时期必须着眼于新旧增长动力的转换,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依靠改革推动。
强化创新驱动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是抢占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实现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根本之策。一是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和前沿领域,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提升创新基础能力,推动重点领域创新突破,使我国成为全球重要的创新中心。二是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构建支持创业创新的公共平台,培育激励保护企业家精神,完善促进创业创新的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创业创新的社会氛围。三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强化基本公共教育,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学习型社会,为提高国民素质和人力资本质量打下良好基础。四是建设人才强国。围绕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目标,大力培养和用好各类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国际化人才,营造开放包容的人才环境,全方位扩大人才国际交流,最大限度释放人才红利。
深化改革开放释放经济发展活力。“十三五”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必须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努力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经济内生动力和市场主体活力。一是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在科学界定产权归属的基础上,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强化各类产权保护。二是完善要素市场体系。加快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市场建设,使各类要素在全国统一市场内实现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三是深化企业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四是健全现代财税制度和金融体系。科学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确立合理有序的财力格局,建立调节有力的税收制度,实施规范透明的预算管理。围绕支持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丰富金融市场主体,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强化金融市场监管。五是加快价格改革。最大限度缩小政府定价范围,完善资源性产品和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创新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价格管理,强化市场价格监管。六是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全面实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强化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培育规范信用服务市场。七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大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全方位推进与沿线国家的合作。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外贸可持续发展新机制,创新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推进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深化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和要素,加快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和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