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逾深化,体制冲突越激烈(2)

市场经济逾深化,体制冲突越激烈(2)

制造业出现了这种趋势,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世界工厂”,几乎是靠制造业发展起来的经济体,危机显而易见。有这样一种说法: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获益最大的国家有两个,一个是美国在高端,另一个中国在低端。在中国尚未跻身于高端的情况下,制造业已经出现成本劣势,必形成中国式尴尬,这比“中等收入陷阱”来得更实际,更直接,危害也越大。

为什么如此快地出现成本快速增长?很重要的是政府管理成本,这直接影响到企业税负和其他运行成本。一段时间里出现中国税负在世界范围内高低的争论,其实,没有必要争论,中国税负即使不是全球最高的,也一定排在前列。因为中国拥有庞大的党政系统,这些人不直接创造财富,而是依靠税收和行政性收费存活。此前,人们之所以没有感受到太大的压力,主要是几十年来城市快速发展,房地产领域给政府创造了巨额收入,既然有这一收入,政府也就不会把成本转嫁到企业。换句话说,既然可以转嫁到后代,通过预支未来实现生存,也就不会直接与企业发生冲突。一旦卖地难以为继,政府庞大的行政费用必定转嫁到企业,到这时危机真正到来。

诚然,中央政府已经看到企业成本上升而来的压力,因为制造业加快向国外转移的速度,除了响应政府号召,其实还有成本压力,后者更根本。为了解决企业成本快速上升,政府也做了一些实际工作,包括努力降低小微企业税收成本,核减一些政府行政收费项目,但这只是杯水车薪,无关大局。因为,我们党政系统的人头减不下来,就需要收钱,只要收钱,企业成本就不会降低。这其间存在逻辑关系。

那么,中国能不能走西方“小政府大社会”的制度模式和发展道路?不能!因为现有的政治观不支撑,换言之,政治观不突破,制度设计和权力运行模式就不会发生实质性变化。比如,我们强调的是政治领导和统一领导,突出的还是党和政府的调节社会的能力,再者中国社会运行远未进入法治时代,既然是人治、党治、政府高度干预,那么就必须有相应的组织系统和人力投入。高校建立党的系统,哪怕校长、副校长一干人等都是党员,仍然需要另一批党员来检查监督,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也要建立党的组织,都是因此而来,等等。

上述分析是否意味着笔者观点是否定党的领导,把政府建成小政府?当然不是!依照目前的国情和长期形成的观念、思维和行为方式,中国复制西方的制度很容易造成社会危机。这里的关键是真正产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理论突破化解发展危机,真正研究出大政府的经济功能,即庞大的政府不是经济累赘,而是直接创造财富或切实支持企业创造财富的组织。这应当是社会主义理论建设中最现实最迫切的命题。

要解决这样一个命题,没有新政治观的支持,断然不能完成。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