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能否打破教育传统模式?

互联网+能否打破教育传统模式?

原题:互联网+能否破解“上学难”

一个毫无教学经验的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录制的数学教学视频,让美国2万多所学校的数学老师和学生们为之倾倒。课堂上,学生们观看这些视频,老师不再讲课,只负责答疑。这些视频简明、生动、易懂,共有4800集,多数时候10分钟内便可让学生理解一个数学概念,其在互联网上的点击率已接近5亿次,共有4800万人观看。美国杂志《福布斯》刊文称这是一个一万亿美元的商业机会。一根网线、一个超炫的新技术或许就能打破教育的传统模式,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在互联网+时代,似乎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尽技术之所能让人们学习

萨尔曼·可汗如今在网上开设了可汗学院,他把视频放在免费网站上,其月访问量达到了500万人次,而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式课程网站月访问量不过只有150万人次。比尔·盖茨对此评价说:“萨尔曼·可汗是一个尽一切所能利用技术让更多人学到知识的先锋。”他认为这是“一场革命的开始”。

的确,传统的黑板教案灌输性教学,已经使学生厌烦。那么,如何在仅有的四十五分钟之内做到让学生高质量的吸收呢?这不仅需要老师个性化的语言表达特色,更需要运用科技做出图文并茂的高质量资源,不断地给学生以脑洞大开的想象启迪。这就是所谓的精品课程,如今“慕课”的崛起,就以打造这样的精品课程为竞争力。

慕课可以通过软件技术达到视听兼具的效果,把枯燥无味的东西变得生动有趣。比如建筑学课上的纪录片,解剖学课上的视觉化电教室解剖效果,这对学生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慕课,老师的职能将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播者,他们还是实践体验的引导者和开拓者。

尽管有人预测说,未来的学校将不再有建筑和围墙,人们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以学习,并获得学位证书。但也有人认为,在未来教育模式比例划分中,教学约占50%,慕课约占15%,其余的是自播课。

暂且不论学校的“围墙”会不会消失,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可汗学院和“慕课”的兴起,给传统教育带来的启示还在于,教师的教学经验不再被局限于学校和班级的有限空间,而成为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复制和易于传递的形式。

河南新乡市太行山下的金章小学今年9月体验了在线教育这种新课堂,这个山区小学师资力量极度匮乏,250多名学生,只有10名教师,并且与全乡6个小学共用一个全职英语老师。通过在线直播课的形式,这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们得以与北京的外教老师和手工课老师共同上课,通过屏幕和话筒来交流。目前,这个项目的推动者淘宝教育已经为这些孩子制定了一学期的语文和英语课程。

“上学难”其焦点在于师资和资源在时空上分布的不均衡,而互联网却恰恰能在这两点上有所突破。未来,在对乡村进行教育帮扶时,或许不应局限于建一所校舍,买一批文具,而应该通过铺设光纤网络、配置摄像头、电脑和投影仪,将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与师资力量薄弱的乡村对接,实现人才和资源的软性帮扶,让乡村的学生能享受到城市里的优质教育。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