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段艰苦卓越的抗争中,中华大地涌起出狼牙山五壮士、杨靖宇、赵尚志等等一大批英雄儿女,他们为了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命运付出了自己可贵的生命。这些英雄人物们大义凛然的个人气节、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百折不饶的抗争品质、鞠躬尽瘁的家国情怀永远镌刻在这片热土之上。把英雄事迹正面宣传下去是对历史的尊重,对英雄的缅怀,对当代的警醒,也是对未来的憧憬。在当代,英雄事迹的正面宣传的精神引领和价值引导对于重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一个榜样就是一面旗帜,如何让英雄人物的事迹在现代社会中红旗招展考验着我们的宣传工作。当下,抹黑恶搞英雄人物的事件屡见不鲜,从“狼牙山五壮士溜崖下山”到“刘胡兰被乡亲铡死”,从“邱少云烈火中一动不动违反生理学”到“黄继光堵枪眼不可信”,这些对于英雄人物肆意抹黑和攻击的背后涌动的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暗流。以插科打诨的方式调侃英雄人物,以别有用心的视角解构英雄人物,以脱离历史背景的方法去评价英雄人物,都不能帮助我们去认识理解英雄人物在特地历史背景下所做出的牺牲和贡献。因此,在各种思潮涌动的新形势下,宣传好英雄事迹、重塑英雄形象、还原历史真相是一个重大的、现实的、紧迫的问题。
从受众的角度说,我们一些媒体对于英雄人物事迹的宣传给人感觉过于居高临下,空洞说教,太过于“高大全”“、伟光正”的人物形象让人觉得英雄人物离我们很远。有些人认为,英雄人物也应是有血有肉鲜活的普通人,而在很多主流宣传中,英雄人物缺少生动鲜活、贴近生活的一面,所以造成受众对于英雄人物的事迹可敬而不可亲、赞同却不趋同的感觉,缺少真正在情感上的共鸣。从宣传工作角度来说,有些对英雄人物的宣传重视形式往往大过重视意义,台上讲事迹轰轰烈烈,台下玩手机昏昏欲睡。缺少与受众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宣传工作缺少了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信息传播速度快是现代互联网时代的典型特点,对于层出不穷的抹黑恶搞英雄人物的网贴,一些宣传部门不能做到及时发声,主动回应,使得“负能量的英雄帖”酝酿发酵,让我们的宣传工作丧失主动权,陷入被动。在宣传工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讲好英雄事迹,塑造好正面形象,传播好时代强音,是一场不亚于抗战的艰苦战役。
打好内容的“王牌”,塑造真实鲜活的英雄形象,让群众“看得懂听得清”。一个英雄的形象是否能在老百姓心中立得住、站得稳,关键是看能否打动群众内心,产生情感共鸣。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人定胜天,高奏凯歌”,却脱离时代主流;强调英雄人物的壮举,却脱离现实背景;强调英雄人物的“主角光环”,却脱离群众的价值标准,就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即使事迹再光辉,也无法让群众感情上认同,行动上趋同。塑造好英雄人物,要坚持“源于群众,高于群众”的宣传准则。既要让群众觉得英雄有“邻家大哥”“隔壁大姐”亲和力,也要有英雄人物在思想和行动上高人一筹的先进性,这样才能人感觉既有触手可及的真实,也有可爱可亲的真性情。最近在央视黄金时段热播的电视剧《东北抗日联军》中,赵尚志的形象就是如此。战场的上赵尚志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而在生活中也有“给我整点凉水,别小碟子小碗的,要大碗”“我一个人去就行了,你们硬要卖一个搭一个”的“萌萌哒”一面。既有广角的全景,又有生动的特写,英雄人物的事迹才能在老百姓心里留得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