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共同体”彰显中华文化精髓(2)

“命运共同体”彰显中华文化精髓(2)

三是与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相通。“和”是多样性的统一,性质不同的金、木、水、火、土在一起才能生出百物,而“同”则是只有一种观点、一个声音。“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中国儒道释三家都主张“和而不同”。儒家认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道家认为,事物的多样性甚至会表现出极端对立的特点,但就是在这种对立中才显示出事物统一的深刻性,事物的多样性才使宇宙充满活力。佛教认为,从缘起关系来看,任何事物都相互依存,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都是真如的显现。对某一事物可能会有成千上万种不同的认识,而且会有成千上万的理由去选择成千上万的行为方式,这些方式都是平等的,其中是相互包容的关系,只有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胸襟,才能推进问题的解决。“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造就了中华民族宽厚包容的性格,对自己独特的生存和发展方式有自觉自信,同时对与自己不同的文化方式抱有欣赏和肯定。

可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渗透的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追求,表达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和为世界福祉贡献力量的决心。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所指出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那么,如何才能将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深入到各国人民心中呢?习近平主席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为此,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需要从政治、经济、安全、生态等多方面着力,也“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

文明交流互鉴,关键是要通过交流达到对不同文明的反思,从而实现人类更高的文化自觉。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自觉思潮成为我国特别引人注目的社会思潮。对“文化自觉”的内涵,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三点共识:一是要有对自己所拥有、所生存的文化状态的自我意识;二是能认识到文化不仅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而且是一种巨大的生产力,能自觉运用文化视角去理解和把握现实、观察和判断未来;三是在各种异质文化面前,能树立“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将自己的民族文化融入到世界文化体系中,并在其中找到自身位置与坐标。文化自觉思潮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文化不再是我们的观念包袱,而是中华思想和智慧的重要源泉,为我们提供与世界其他文化交流的坐标。正是因为全民族逐渐兴起的文化自觉,我们才有对自己和世界越来越清醒的认识。我们要继续推进文化自觉,特别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在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中,贡献中华文化独特的理念,建设具有普遍意义和赢得社会共鸣的理论体系,并做到“文化自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同时,我们还要在全世界倡导全人类的文化自觉。重点支持处在弱势地位的文化的自觉,让这些文化的合理价值得到彰显,而处在强势地位的文化“自觉”承担起引导、促进不同文化交流对话、良性互动、和谐共进的责任。

习近平主席指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需要秉持文明是多彩的、文明是平等的、文明是包容的三个态度和原则。世界上存在的所有文明,都是人类创造的成果,只有消除傲慢和偏见,认真参透各种文明的奥妙,人类的精神生活将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各种文明才会更加充满生命力。因此,只有通过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才能真正实现人类文化自觉,从而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生根发芽。

(作者系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西北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