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认为,地方高校承载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使命。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一流高校,需要高校自身的努力,更需要“量体裁衣”的政策支持。
在陕西,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创新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比如,西安交大动力系和陕鼓集团在新产品开发和远程技术平台建设等方面长期合作,促进陕鼓集团由单一产品供应向产品供应加产品服务一条龙的转变,较好地实现了企业的转型升级,也使学校优势学科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副省长张道宏说,将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成效纳入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将高校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赋予高校一定的专业设置自主权,使高校专业设置更有效地对接地方产业发展,地方特色支柱产业的发展也能更好地促进高校学科建设。他建议,充分发挥高校优势学科对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以龙头企业为牵引,联合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作为投入主体,通过政府资助,依托高校、国家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优势资源,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形成产业持续创新的长效机制,推动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
李卫红建议,在国家发展规划中,统筹考虑高校合理布局和学科调整。“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都是很好的契机,要在即将开启的“十三五”规划中统筹考虑我国高校的合理布局和学科调整问题。
占半壁江山的西部12省,高校数量不足全国的四分之一,适应当地发展需求的高水平大学更少。全国政协委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郝际平说,鉴于西部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和西部高校承担的历史重任,国家应当在高校统筹布局中给予西部地方高校更多关注、支持,设立专项发展资金、人才资金,为西部吸引人才创造条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