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中国将以开放心态,与世界各国一道积极推动完善国际体系建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面对共同的挑战和问题,各个国家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前所未有。各个国家同处于一个体系之下,但目前的国际体系还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将积极推动联合国改革,支持中小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积极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改革,使之更能反映新兴经济体的声音。在现有的国际与地区机制下,中国还将积极推动建立一些新的机制作为补充与完善,比如“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就是为此作出的有益尝试。
2015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采访时指出,“世界上很多有识之士都认为,随着世界不断发展变化,随着人类面临的重大跨国性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有必要对全球治理体制机制进行相应的调整改革。这种改革并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创新完善”。他同时指出,应该以开放的心态、与各国一道对国际体系进行调整与完善。“中美在全球治理领域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应该共同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可以使全球治理结构向自己倾斜,而且这样做也不符合时代潮流。“全球治理结构如何完善,应该由各国共同来决定。”
第四,中国将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推进“命运共同体”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习近平同志在就任总书记后首次会见外国人士时表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可以说,“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几乎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每一场重大外交活动中。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环节发表的重要演讲中,全面阐述了“五位一体”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他强调指出,“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这些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所倡导的新型国际关系的理念,将成为中国发展与世界各国关系的出发点与基本路径。
第五,在与发达国家关系上,中国将积极推进与美国的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在与其他大国的关系上,将以“命运共同体意识”为总揽推进合作共赢。2012年2月,习近平同志以中国国家副主席身份访问美国时,首次提出要努力把中美两国合作伙伴关系塑造成21世纪的新型大国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与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这已经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处理中美关系以及和平发展问题的政治宣言。在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9月对美国进行的国事访问期间,中美双方一致同意继续努力构建基于“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中国不仅与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也将与俄罗斯、欧洲国家、印度等其他大国建立这种旨在实现“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