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水平越高生育意愿越低吗?(3)

发展水平越高生育意愿越低吗?(3)

生育率的高低既受制于“经济生育率”, 也受制于“人文生育率”

从大历史的视野出发,既有受制于发展程度的生育率,生育成为成本与效用比较之后理性的经济行为,此为“经济生育率”;也有受制于生育文化的生育率,生育成为一种信仰和使命、是生命的终极关怀,此为“人文生育率”。

在理论上,发展的力量和文化的力量共同作用于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前者是理性的力量,后者是惯性或者说是习性的力量。生育的理性之所以是有限的,一个因素是“人是文化的生物”,非理性的力量不可忽视,特别在传统文化保持得较好的地方,人们的思想受到传统的濡染和同化,对生育的看法和行动形成了某种惯性。

生育文化对于生育行为的影响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其一是信仰的角度,其二是工具的角度。有的文化将孩子视作“神”或者孩子是上帝的“礼物”,就是一种信仰的生育,生育关乎生命的责任和关怀。有的文化则将孩子看做未来的劳动力或者家族势力的来源和养老送终的保障,就是一种工具性的生育,生育是利己的行为。在人类的文化中,生育的宗教文化试图回答的是生命的终极追问,是关于安身立命的信仰;而生育的世俗文化则从利己主义出发,掂量生育的成本与效用的关系,展示的是理性的力量。

如果把生育和信仰连接起来,就会产生一种崇尚生育、亘古未变的内在自觉,这种裹挟在宗教中的力量是独立于发展之外的。一旦人类的思想从属于这种发自内心的虔诚的宗教信仰,经济社会发展对生育的影响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被遮蔽。无论世事如何变幻,“我”自岿然不动,我们在所有宗教中观察到的生育都是“人文的生育”。最近几十年,发达国家生育率不断下降,只有美国一枝独秀,生育率从1976年的1.74不断增加,现在稳定在更替水平附近。有数据表明,宗教在多数美国人的生活中举足轻重。53%的美国人认为宗教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美国47%每周去教堂做礼拜者表示他们的理想家庭是拥有三个或更多小孩,而在很少上教堂的人中,仅有27%有这种想法。 基督教对生育这种生命活动神圣化,不主张堕胎,而是顺其自然。显然,美国高生育率背后有独立的宗教文化的作用。

同样,信奉伊斯兰教的人们从观念到行为就受到不堕胎、多子多福等教义的濡染和驱动。儒家虽然没有成为世俗的宗教,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强大文化律令却仿佛是“亚宗教”一样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但经过近三四十年来暴风骤雨般计划生育的长期“洗礼”,传统的生育文化已然花果飘零,在新生代人口中几乎失去传承,这是中国在极短的时间里掉入“超低生育率陷阱”的文化根源。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