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化机制

建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化机制

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凝练,为我们时代划定了价值航标。大学生是未来各行业的中流砥柱和骨干力量,在高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内涵的认识,建立解读、体验与固化的内化机制,对于激励大学生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在解读中增强认同感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内化过程是复杂的、反复的,这是由内外原因共同造成的:一方面,大学生的价值观正处在形成阶段,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都比较少,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干扰;另一方面,现实环境纷繁多变,这会使大学生产生疑惑、彷徨、失落的负面情绪,从而削弱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为此,要在解读中增强认同感。没有解读,大学生就无法系统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更无法从“知其然”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知其所以然”的理性认识。要运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在讲授内容上,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自信;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现实的有机联系,使抽象的理论富于时代特色;讲清楚主流价值观与多元价值取向的关系,让大学生通过甄别确立主流价值观。在讲授方式上,贴近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习惯,找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的共鸣点、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综合运用案例法、情景演示法、讨论法等,促使大学生入耳入脑入心,真学真信真懂。党课、团课可以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邀请名家学者开展讲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深讲透,并结合国家发展的热点问题,教育和引导学生科学理性地认识和分析形势。充分发挥校园媒体、橱窗、展板的作用,图文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底蕴,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氛围,以发文、转载、参与讨论等方式,及时、深入地开展理论宣传、政策引导、交流讨论,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要运用好校训这一载体。凝练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加强校史、校情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赋予校训精神新的时代元素,让大学生对校训精神内涵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进而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在体验中增强自觉性

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大学生通过情境体验、实践体验、榜样体验等体验活动,通过感悟、选择、判断、反思,更能增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在重要节庆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组织大学生到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场所,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文艺表演、电影展播、书画摄影作品展览等活动。在实践体验中,可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触动心灵,引发主观世界的思考,将抽象的价值观教育同火热的社会现实相结合。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参观学习、“三下乡”等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深入基层了解社会现实,感受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努力从自身做起,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发展、时代要求紧密切合。要通过宣传当代社会公认的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促使大学生努力学习和践行,形成一种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同时,也要注重发挥大学生身边的榜样的力量,这样的先进典型有血有肉、真实感人、可亲可敬、可信可学。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