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拐点条件具备
我们认为,出现中国社会发展拐点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中国的经济发展通过多年的积累和努力,实现了温饱,并逐步走向小康与富裕。在这里,值得注意的一个指标是恩格尔系数。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之间为温饱,40%—50%之间为小康,30%-40%之间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根据统计的数据,在2013年,中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0%,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7%,说明我们国家在2010年前后已经摆脱了温饱问题,并在逐步走向小康和富裕。这种恩格尔系数变化的状况也可以从人们的社会态度上反映出来。在1987年我们做的一次全国城市居民的抽样调查中,我们发现,那时候人们最不满意的是物价上涨;在2015年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人们最不满意的社会问题是社会公平公正。这说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追求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
我们同时也认为,出现中国社会发展拐点的条件,还包括人们的一种被强烈驱动的感受:即对于民众来说,出于一种对国家的热爱和参与的责任,强烈地感到要改变现状,用改革来促进国家的发展;对于广大干部而言,他们也看到国家与社会在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出于对民族和对历史的责任感,也希望通过改革促进国家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事实上,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当上面与下面这种不约而同的期望与激动,和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以及由之所产生的更高层次的诉求交织在一起的时候,中国社会发展的拐点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和产生,一种万众一心奔小康的集体意识越发势不可挡。
总而言之,经济“新常态”和社会发展“拐点”已渐成现实。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要坚持“共享发展”,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可以说,报告全面而深刻回应了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特征和要求。我们要不断加深认识“新常态”所蕴含的机遇和挑战,做到认清大势,顺势而为;坚持发展,因势利导;主动作为,乘势而上。同时,在经济“新常态”的环境下,要更加重视社会发展的理念更新和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制度不断协调和优化。经济结构的调整成为推动社会更好发展的新契机,而社会发展的转型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良好信念,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