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路径(2)

微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路径(2)

(二)打造多方参与的“微队伍”。

构建和培育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有赖于各种力量的参与,要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微队伍,实现优势互补,齐抓共管,从而形成社会、政府、学校和家庭协调统一的认同培育联动系统。

一要发挥新媒体代表人士的“宣传员”作用。要积极吸纳网络“大V”、草根明星、社会精英为我所用,让新媒体中的代表人士成为政治认同的生动代言人,借助其强大号召力和影响力,遏制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传播,营造文明健康的“微环境”。

二要发挥家庭的“亲友团”作用。要积极吸收大学生的父母、亲属加入微媒体,组建微媒体“亲友团”。加强家庭的精神关怀,教育青年大学生养成网络文明行为,不发布情绪宣泄和非理性言论;强化家庭正能量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辨别力,避免被西方反华人士和所谓意见领袖所左右,甚至沦为邪教组织成员或恐怖分子。

三要发挥高校队伍的“主力军”作用。要整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学生干部队伍,组建马克思主义“网军”,主动进入大学生微信圈、微博群、QQ群,引导大学生由情绪化批评转向理性思考;明确法律、道德底线,抑制大学生不理智政治行为的发生;消除西方价值观和错误思潮的负面影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取向。

四要发挥政府的“管理员”作用。加强微传播的立法和执法,治理微环境,绝不能让微空间成为法外之地。要积极借鉴国外监管有益模式,从微时代的新特点出发,建立适合我国微媒体发展的监管模式,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对舆论进行主导和监控,将民主、法治、责任、义务等内容整合于微平台服务之中。

(三)建设具有时代特色的“微生活”。

美国学者安德森曾提出,政治认同是在行动者的互动过程中、在情境中建构的。因此,要倾力建设“微生活”,加强“线上线下”沟通互动,使大学生在实践锻炼和现实体验中,将政治认同由内在情感升华为理性自觉。

一要组织安排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责任担当。要定期组织大学生参观社会主义建设成果,开展外出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在促进大学生获取社会经验的同时,体会建设艰辛,提升政治责任担当。

二要组织引导政治实践参与,提升大学生的政治效能感。要培养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拓宽政治参与渠道,选配大学生参与校园政治、社区管理、城市建设等,鼓励大学生为学校发展、地方经济发展、创新社会治理建言献策。通过参与政治实践,使大学生获取政治知识,磨炼政治技能,提高政治能力,进而提升政治效能感。

三要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激发大学生的政治情感。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时事辩论会、时局分析赛、政治决策“我做主”,以及书法赛、歌咏大赛、诗词创作大赛等,提高大学生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在文娱体育活动中激发信任感和合作意识,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最终激发、升华大学生的政治情感。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传播学院、湖北警官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传播学院)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