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民族复兴思想与实践

毛泽东的民族复兴思想与实践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2周年

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同志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从寻求救国真理,走上革命道路,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到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创建新中国,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这一切的历史与逻辑起点及动力源泉,均在于他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绘制宏伟蓝图

毛泽东同志的民族复兴思想形成于他生长的历史环境。毛泽东同志的大半生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度过的。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祖国大地风雨如磐。毛泽东同志回忆少年时代读过的一本小册子,开卷第一句话就是“呜呼,中国其将亡矣!” 救国拯民成为一切革命者和有识之士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毛泽东同志在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上,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完成了从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为他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毛泽东同志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定位,有一个随着形势演变而不断发展的过程,并且具有阶段性的特征。毛泽东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提出的现实奋斗目标是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变成独立的新民主主义中国,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两个目标是紧密联结的。毛泽东同志指出:“在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里,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 这就是说,只有通过革命,消灭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才有可能实现工业化;而只有实现工业化,新的社会制度才能获得稳固的基础。新中国建立后,为实现工业化而斗争的任务便历史地提到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制定了以“一化三改”为基本内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其后,毛泽东同志适应科技革命发展的形势,又将“工业化”提升为“现代化”。1960年,毛泽东同志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历史任务。他说:“要安下心来,使我们可以建设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的国防。” 此后,实现“四个现代化”被确立为我国在一个相当长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

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需要多长时间?毛泽东同志对此予以反复思考和估量。1954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宪法草案的讲话中说:“我看,我们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大概经过五十年即十个五年计划,就差不多了”。1955年,他又在党的七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大约在五十年到七十五年的时间内,就是十个五年计划到十五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内,可能建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1956年,毛泽东同志对时间的估计进一步延长。他说:“要使中国变成富强的国家,需要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光。” 1962年,毛泽东同志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至于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 由此可见,毛泽东同志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体会说:“要准备着由于盲目性而遭受到许多的失败和挫折,从而取得经验,取得最后的胜利。由这点出发,把时间设想得长一点,是有许多好处的,设想得短了反而有害。”

现代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进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毛泽东同志始终坚持中国必须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达到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 毛泽东同志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呢?他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经过后一个阶段,到了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都具备的时候,才能进入共产主义。 毛泽东同志所追求的理想社会不是他所说的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而是第二阶段的社会主义,甚至还具有某些共产主义的特征。他在晚年一次关于理论问题的谈话中说:“现在还实行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这些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所不同的是所有制变更了”。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是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特权、没有贫富悬殊,打破了等级制度并且铲除了资本主义再生土壤的社会。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