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要在“精准”上下功夫

扶贫要在“精准”上下功夫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要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必须在精准”上下足功夫,按照真扶贫、扶真贫、摘贫帽的行动逻辑着力推进精准扶贫新战略。

扶真贫:精准识别帮扶对象,严防乱撒网

开展实地摸底,深入准确收集贫困信息。精准掌握扶贫第一手资料,是精准识别帮扶对象的基本前提,也是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重要保证。走得勤、问得频、见得广,才能摸得透、想得全、谋得远。扶贫队伍必须下沉工作重心,深入贫困区域实地调研,逐村逐户了解核实农户基本情况,摸清贫困人口数量、找准致贫原因、了解脱贫需求、明确帮扶措施,从而解决为谁扶贫”谁来扶贫”怎么扶贫”这些重要问题。

推进建档立卡,构建扶贫信息网络系统。严格按照建档立卡工作要求,逐户、逐村、逐县登记造册,将扶贫对象家庭成员结构、住房条件、收入来源、生活环境等情况详细录入信息系统,避免误识、漏识问题发生,真正做到户有卡、村有薄、乡有册、县有档”,构建起涵盖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贫困区域的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为精准扶贫提供依据和平台。

实行动态管理,完善脱贫进退”机制。扶贫开发需加强动态管理,每年根据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取得成效以及扶贫群体收入情况及时调整帮扶对象,促使稳定脱贫群体及时退出,新增贫困人口及时纳入,坚决杜绝富人戴贫帽”现象。确保扶贫工作实现动态调整,应扶尽扶,有进有出。

真扶贫:精准制定扶贫措施,争取树样板

转变扶贫方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输血式”扶贫是救助式扶贫,造血式”扶贫是开发式扶贫。输血式扶贫大多采用无偿办法直接给钱给物,造血式扶贫则注重激发贫困对象的内生动力实现内生转型。精准扶贫理应侧重激发贫困对象的内生发展动力,不断增强造血”能力,克服等、靠、要错误思想,充分挖掘富源,彻底切断贫根,让有意愿改变现状的人有能力实现脱贫致富。

创新扶贫模式,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我国扶贫开发已取得巨大成就,当前扶贫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贫困人口分布地区条件更加恶劣、致贫原因更加复杂、返贫压力更加巨大。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思路已经过时,一招管用”的做法已难奏效。精准扶贫要取得成效,关键在于找准路子,找准路子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因户施策。要始终围绕当地实际发展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绿色产业。要推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综合运用产业扶贫、财政扶贫、金融扶贫、搬迁扶贫、教育扶贫等有效模式,啃下扶贫攻坚这块硬骨头”。

重塑扶贫导向,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扶贫开发不能只重速度,切忌流于形式,务必取得实效。严禁数字出政绩。目前,部分地方急功近利,有的盲目上项目而不考虑成本收益问题,有的只图一搬”了事而不顾及贫困户的易地生计问题。精准扶贫强调真抓实干、提质增效。唯有如此,才能打破扶贫—脱贫—返贫”的怪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