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改革要靠刚性落实来推进

军事改革要靠刚性落实来推进

原题:军事改革需要刚性落实

在新军事革命推动下,世界各国主动发起军事改革已成为大国间军事竞争的常态,总结外军改革经验,一个道理被反复印证——军事改革需要刚性落实。

刚性落实,要有迎难而上的决心

军事改革事关利益调整,往往会遭到利益攸关方的掣肘。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利益集团羁绊的改革,难以称得上真正意义的改革。

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美军建设与改革主要依靠国会等外部力量推动,进程缓慢。越战失败,让美军成为士气低落的“空心军队”;争预算、争主导权的军种之争长期存在,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运行不畅。在前苏联核武器和常规军力均大幅提升的情况下,美国国会中的有识之士发起成立“国会军事改革核心小组”,开始了为期10年的军事改革。10年间,这个小组取得两个重要成果:一是在1981年推动国会通过《武器测试法案》,规定武器装备“先飞再买”“先测后买”,要求采购武器前必须按实战要求严格测试;二是在1986年推动通过《国防部改组法》,奠定了美军延续至今的领导指挥体制基本架构。然而,即使在强制性的法律面前,国会与军方的有些部门,仍会利用职权在技术操作层面出台一些法规,来抵消或折冲上述两项法案。一些有权势的力量,甚至利用种种手段,逼迫一些坚持严格测试、主张改革的军官退出现役。

军事改革,要靠刚性落实来推进,突出体现一支军队敢于迎难而上的决心。战争史上,真正强大的军队无不强调精神的力量,推崇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信念。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国会发起的军事改革走向尾声,许多改革立法遭到修改或化解,使其多年努力换来的改革成果部分丧失。其间原因很多,但深层次原因是美国国会军事改革没能顶住各方强大阻力,使得改革高开低走,改革阵营也从鼎盛时的150多人锐减到不足15人。

刚性落实,要有锲而不舍的韧劲

军事学上有一个概念——“目标中心战”,即以破击对方作战体系中的目标为中心的作战。显而易见,目标是筹划、组织和控制作战的中心。同样,军事改革在运行机理上和“目标中心战”相同,从筹划、发起、攻坚到完成,都要围绕既定改革目标持续推进。

19世纪初的普鲁士军事改革中,虽然改革派核心人物沙恩霍斯特在各方压力下被解职,但沙氏制定的改革目标仍然被后来的改革力量所坚持。沙氏去世后,他所建立的总参谋部指挥体制等改革举措,通过法律的形式被固化。正因为对改革目标的坚持,19世纪初普鲁士军事改革得到了持续推进,最终使普鲁士军队由雇佣兵型军队转变为近代化军队。

放眼当下,美军之所以能够较好解决三军联合作战问题,其中重要一点,就是美国自二战结束后的40多年里,始终坚持“打破军种界限、实行联合作战”的改革目标,对领导指挥体制进行了三次重大调整。这三次重大调整,实质上都是对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提出的联合作战思想的继承与落实。40年间,领导指挥体制改革始终面临着各方强大阻力,甚至有过25年的“冬眠期”,但艾氏的改革思路最终被贯彻落实,成为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不变的灵魂。所以说,刚性落实军事改革,就是要以锲而不舍的韧劲,坚持不折不扣地完成既定改革目标。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