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试收“雾霾费”治标不治本
“谁污染谁买单”,的确,机动车、工业生产、燃煤、扬尘等是我国大气的主要污染物,政府这样做,既明确了责任主体,缩减了利用公共财政治污的成本。同时按步骤收费,也给了企业环保升级的空间。
然而这一举措一颁布就引起广泛争议——“12大类、71个中小类行业”的一网打尽式的征收范围让众网友感叹“以后放屁是不是也要收费“。
毋庸置疑,收排污费的目的是促进污染企业减少排放,最终通过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的方式防治雾霾。然而,这样千篇一律的没有针对性,精细化的治霾费是否有效?
解决雾霾不能盲目一网打尽,比方说移动源,就是以机动车污染为主要污染源的多方面因素引起的。而机动车污染最主要的还是抓住在用高污染车。实测表明,行驶1公里污染物排放量为0~3g的车辆占总数的78%,而污染物排放量在30g以上的车辆仅占总数的3%。如果能将这3%的重污染车淘汰,就能降低30%的污染物排放。由此可见,治霾还得治机动车污染,治机动车污染还得从根上抓起,抓出3%的高污染车,才能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而且此次收费的对象虽然是排污企业,但普通大众更关心如何保证企业因此增加的成本不会最终转嫁在消费者身上,更重要的是怎样保障收费用于雾霾治理。
雾霾不是一两天形成的,治霾还需理清思路,做好源解析,抓出首要污染物,形成政府,企业,民众的共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雾霾问题,还民众以清新空气。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