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木:深入学习毛泽东战略思想(22)

张文木:深入学习毛泽东战略思想(22)

——纪念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诞辰122周年

[51] 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2页。

[52] 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13页。

[53] 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13页。

[54] “三韩”是指公元前2世纪末至公元后4世纪左右存在于朝鲜半岛南部三个部落联盟即马韩,辰韩和弁韩,后亦指朝鲜半岛。

[55] 《名人名家抗战诗词选(1932年5月~1945年9月),《党的文献》2005年 第5期。

[56] 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954页。

[5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983~1949)》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602页。

[58] [美]基辛格著,胡利平等译:《论中国》,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第371页。

[59] “什特科夫关于金日成通报金一在北平谈判情况致维辛斯基电”(1949年5月15日)沈志华编:《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上册),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年版,第187~188页。

[60] 《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习近平再访西柏坡侧记》。

[61] “对于新中国的统一大业来说,朝鲜战争的延长无疑也起到了决定性的阻碍作用。”沈志华著:《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60页。

[62] 《斯大林关于中国出兵问题致毛泽东电》(1950年10月5日)沈志华编:《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中册),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年版,第581~582页。

[63] 周彦瑜、吴美潮编著:《毛泽东与周世钊》,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0页。

[64] “中国的参战,特别是顽固地拒绝联合国议案,被西方认为是社会主义阵营统一指挥的杰作,是莫斯科的命令使然,其结果之一是在西方国家眼中,中苏确实已成为‘铁板一块’。中国终于被牢牢地捆绑在本来是以美苏对抗为核心的冷战战车上,甚至由于毛泽东那被战争激发出来的革命冲动而比苏联更深地陷入了与美国敌对的漩涡。”沈志华著:《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61页。

[65] “然而也必须看到,这种‘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心理上的,所谓胜利,应该是指战争决策者确定的战略方针得以实现,而毛泽东显然没有实现他把美国军队赶出朝鲜半岛的战略方针。”沈志华著:《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57~358页。

[66] 何方:《抗美援朝的得与失》,《炎黄春秋》,2013年第12期。

[67] [美]基辛格著,胡利平等译:《论中国》,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第306~307页。

[68] 何方:《抗美援朝的得与失》,《炎黄春秋》,2013年第12期。

[69] [苏]费·丘耶夫著,王南枝等译:《同莫洛托夫的140次谈话》,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第121~122页。

[70] “对苏联请求在我国建立特种长波无线电台问题的批语”(1958年6月7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265页。

[71] “同苏联驻华大使尤金的谈话”,《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392页。

[7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4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238页。

[73]1952年3月28日,毛泽东在给斯大林的电报中说:“从中国北部开始延伸到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铁路修建问题。如果您认为修建这条铁路比修建从中国西北部通往苏联的铁路更为紧迫而且更有必要,考虑到苏联同时开始修建该铁路从乌兰巴托向中国边境延伸的这一段,则我们准备于今年下半年开始进行勘察工作,于1953年开始修建。至于这一铁路的运行路线,我们认为它始于集宁站或包头站进入中国的绥远省,经中蒙边境的哈顺延伸到蒙古人民共和国的乌兰巴托,比从张家口延伸到乌兰巴托要好。当然,最后决定要在对该铁路修建路线进行预先勘察之后才能做出。顺便说说,如果修建一条从中国西北部的兰州经玉门、哈密、乌鲁木齐到中苏边境的霍尔果斯,总长是2000公里。与苏联的土耳其斯坦——西伯利亚干线相接的铁路,则这对苏联和中国都更为有利。”“毛泽东关于中国国防和经济建设等问题致斯大林电”(1952年3月28日),沈志华编:《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下册),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年版,第1161~1162页。

[74] “同苏联驻华大使尤金的谈话”,《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393页。

[75] “同苏联驻华大使尤金的谈话”,《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392页。

[76] “同苏联驻华大使尤金的谈话”,《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392页。

[7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3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291页。

[7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5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51页。

[79] 转引自费·丘耶夫著,王南枝等译:《同莫洛托夫的140次谈话》,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第393页。

[80] 《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记录选载(三)》(1959年12月~1960年2月),《党的文献》1992年第5期。

[8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3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311页。

[8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3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67页。

[83] 袁南生著:《斯大林、毛泽东与蒋介石》,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42页。

[84] 袁南生著:《斯大林、毛泽东与蒋介石》,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42页。

[85] 1644年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即帝位,号大顺。1646年,清军南下,张献忠引兵拒战,在西充凤凰山中箭而死。

[86] 张国焘:《我的回忆》(下卷),东方出版社2004年版,第385页。

[87] 徐向前:《历史的回顾》(中),解放军出版社1985年版,第451页。

[88]  司马迁:《六国年表第三》,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史记》(第一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247页。

[8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479页。

[90] 司马迁:《六国年表第三》,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史记》(第一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247~248页。

[91] 参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993~1949)》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164页。

[9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6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364页。

[93] 徐向前:《历史的回顾》(中),解放军出版社1985年版,第384页。

[94] 徐向前:《历史的回顾》(中),解放军出版社1985年版,第455页。

[9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5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496页。

[96] 神府,指陕西神木、府谷。

[97] 三边,指陕西靖边、安边、定边。

[9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536页。

[9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538页。

[10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553~554页。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马中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