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政务”的实现路径(3)

“互联网+政务”的实现路径(3)

“互联网+政务”:实现路径是什么?  

中国过去在政务信息化过程中走过的道路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起步阶段、融合阶段、协同阶段、智能化阶段。政务信息化起步阶段有两个标志,一个是政府上网,一个是办公自动化。政务信息化的融合阶段,就是电子政务和政府各个部门业务融合,比如和交通、文化、教育等部门行业政务进行融合。

协同阶段主要是针对在跨部门协同过程中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各部门形成信息孤岛,各自为政,资源不能实现共享的问题。在协同阶段我们实际上也正在“爬坡”,而中国目前主流的政务信息化也处在协同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有很多问题还没有破解。政务信息化的未来方向就是智能化。

在过去政务信息化过程中,最大的问题表现在:互联互通难,业务协同难,资源共享难。其核心原因首先是机制障碍和部门利益。由于部门利益作祟,数据难以开放。大数据、云计算等这些新技术要派上用场的前提条件是政府要开放数据,政府各部门之间可以共享数据,如果没有消除这些机制体制障碍,这些新技术很难真正派上用场。

实现“互联网+政务”,其路径表现在五个方面:一要变革体制和机制,消除制约政务信息化的体制和机制障碍。例如,现在很多地方正在构建橄榄型政府,把所有政府部门审批事项独立出来成立行政审批局,原来七八十个章变成一个章。在后端则是把各个部门的执法队伍整合成几个综合执法队伍,这样每个部门都能把管理事项分解出去,执法项目变成综合执法,处于橄榄型中间的政府大部门主要搞决策和监管。政府这些功能结构的变化,为下一步实现电子政务、政务信息化或者“互联网+政务”,从组织结构方面提供可能合作的保障。二要构建政府统一的“三张清单一张网”,即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以及统一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网。比如在地方实践中,浙江省的省、市、县三级全部构建“四张清单一张网”,其中除了权力、责任、负面三个清单还有“专项公共资金使用清单”。三要开放政府数据,为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提供保障。四要以政府的宏观决策、民生服务和市场监管为中心,构建综合性的跨部门应用系统。五要加强政务信息化的法治建设,改变法治滞后于信息化本身的现状。

未来如果能破解这些制约政务信息化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等根本性的问题,“互联网+政务”的前景将非常广阔。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