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2015年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已经破7了,到2015年前三季度,已经到6.9%了。2015年年底,基本上是在6点多。在这么低的经济增长背景下,就业方面是不是会出现很多问题?恰恰相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很高兴地讲,2015年的前三季度,中国社会的新增就业人口已经达到1066万。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过去在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0%,甚至11%、12%的时候都没有做到,2015年却在增速不到7%的背景下做到了。为什么?这得益于中国社会这些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更重要的是得益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动力的转换,得益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由于老百姓在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有利于老百姓创业、就业的宏观政策的支持之下,自己给自己打工,自己给自己当老板,所以,就像李克强总理讲的,现在,中国社会每天有1.2万个企业在注册。这种好现象来自何方?来自于我们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我们之所以能保持宏观政策的高度战略定力,是因为我们心中有底,我们知道我们应该干什么,知道我们能干什么。当然,我们的宏观政策保持高度战略定力,是指我们不折腾,不像曾经有段时间翻来覆去地“烙烧饼”。
但是,保持高度战略定力绝对不等于无所作为。尤其是2015年以来,我们的宏观政策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层面上,还进行了很多创新,有些创新甚至是很深层次的。比如,201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明确提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供给侧改革。这其实就是中国社会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支撑点。这些年来,中国社会为了应对经济发展的下行态势,提出扩大内需的政策。确实,由于不敢投资了,而且投到哪里都过剩,也没有那么多钱可投了,所以投资不行了。出口也开始遇到障碍,碰到天花板了。那我们只能靠消费。
但是,消费靠什么?要靠拉动内需,靠老百姓把市场给拉起来。过去,我们在解决扩大内需的时候,有一个着力点是要通过提高人民群众的内需能力来扩大内需,也就是说要让老百姓有能力购买产品。所以我们这两年在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成效也很明显。
但是,我们的产品怎么还没人买啊?!怎么依然过剩?!为什么老百姓不远万里跑到国外去买产品?可见,不是老百姓买不起产品,也不是老百姓不想买产品,而是因为他在国内市场上买不到他想要的产品,买不到高质量的、上档次的产品,只好跑到国外去买。这就提出一个问题,要想真正做大消费,要想真正扩大内需,不仅要让老百姓有钱,还得让老百姓有可买的东西。
这就需要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供给侧进行改革创新。我们不能只给中国老百姓提供傻大黑粗的低端产品,群众是不会买账的。所以我们这次很明确地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的结构改革,就是要对未来生产层面、产业布局、产业模式、投资导向、企业样态等方面展开一系列改革。这目前已进入政策设计和制度层面。
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是未来中国宏观政策的基本理念支撑。有些同志讲,发展是很实在的事情,是集大成的事情,你不给我来实在的,你跟我玩虚理念干什么?其实,理念不虚,发展理念决定发展行为。总书记讲,发展理念确定了,发展的目标也就好定了,发展的政策就自然而然了。所以,中国共产党在理念上做文章,不仅不是没有作为,不仅不是在玩虚的,而是在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进行更深层次的政策部署。我们是在对中国社会进行头脑施工,在老百姓的心灵深处搞建设。当然,当中国社会真正能从发展理念上实现根本转变的时候,我们的发展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一种新的层面,开辟了新的境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