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辛鸣:从“四个全面”看2015宏观经济政策(5)

三、自信

在中国历年的宏观政策背后,充分体现的一点就是我们的自信在不断增加。近些年,我们在“自信”方面讲得比较多,过去我们讲“三个自信”,包括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现在又增加了文化自信。有人说,我们讲“自信”,是不是因为我们没有“自信”,希望我们社会有“自信”?当然不是。我们希望中国社会有自信,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的内容,更多的是中国社会现在已经开始有自信了。从宏观层面上来看,中国这些年的发展是韬光养晦。我们只要选准中国社会必须走的道路,定好我们必须干的事情,我们就不争论、不张扬,埋头苦干、踏踏实实,咬紧牙关往前走,不锋芒毕露。这确实让中国社会在30多年的时间里快速发展起来。但这种行为的背后也是因为有中国特色,我们制定的这些目标是我们必须干、认真干的事。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们在经济上成功了,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世界第二;我们在政治上稳定了,发展繁荣了。而且更重要的一条是,全球对中国的心态发生了改变,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过去,西方社会对他们那套社会制度是高度自信,甚至自负的。他们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就到头了,所以有所谓的“历史终结论”——人类社会历史到资本主义社会终结了,不可能再往前走了,我们的制度已经完美了。但是,我们用自己的行动走出了一条中国道路,而且用我们取得的成就和成绩向世界证明了这条中国道路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反过来,西方社会突然发现,他们自身的制度开始面临一系列内在的、不可克服的困境。可见,当今世界在心态上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中国对自己的成就更加自信了。这种自信不但表现为我们要继续把我们认准的事情一如既往地做下去,而且还要把已经做好的事情讲给大家听,让大家接受。

这个“大家”,不仅包括中国社会,还包括整个世界。习总书记前一段时间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打了一个很幽默的比方。他说,60年前,我们中国社会做了一件事情——中国革命取得了成功,我们解决了“挨打”的问题,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再也不会被世界列强欺负了。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国解决了“挨饿”的问题,中国老百姓已经吃饱穿暖了,现在开始要全面奔小康了。那么,今天的中国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们要解决“挨骂”的问题,不能动不动就被西方社会指手画脚,动不动就说中国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对不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社会是好是坏、是对是错,中国发展的实践成果就是最好的证明。

责任编辑:余永峰校对:田甜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