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一年来,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管党治党,乃至社会政策发展,中国共产党都显示了一种豪气,显示了一种勇气。而且,这豪气也罢,勇气也罢,绝对不是为了豪气而豪气,为了勇气而勇气,更重要的是,我们有目标、有指向。为什么要担当?因为我们要为人民担当,在担当的理论品格背后站的是人民。我们深深地知道,中国共产党所奋斗的一切,无论是努力前进,还是敢于担当,无论是啃硬骨头,还是闯地雷阵,最终是为了谁?是为了人民群众!这是宏观政策的价值指向,也是宏观政策的灵魂所在。正因为有这一点,才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今年以来,中国在一系列政策制度的安排上,都着眼于能够让人民群众共享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其中就包括提高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方面的标准,也包括提高劳动者的收入等。我们在政策制度上所做的一切安排,都是着眼于让人民群众能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保持同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完成,归根结底还是要在“全面”上做文章。这个“全面”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缺一不可。而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把中国社会彻底脱贫作为义不容辞的担当提出来,也是让我们尤为感动的。众所周知,一个社会的发展是不可能“齐步走”或“一刀切”的,不可能每个人都享受同样的财富,这是不现实的。但是,社会的发展必须保证所有的老百姓都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往前走,这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体现在全面小康上,就要求中国社会必须保证13亿老百姓每一个人都能过上小康生活,这便是我们经常讲的“一个都不能少”。如何才能做到“一个都不能少”?就是中国社会不再有贫困人口。只有这样,才能说我们真正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按照现行脱贫标准,我们现在还有七千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具体讲,到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可以解决3000万人脱贫;通过转移就业,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通过易地搬迁,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总计5000万人左右。还有2000多万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可以通过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总而言之,就是要让中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不能再有贫困人口。
有些人说,这话说得太绝对,共产党应该讲究辩证法。其实,在这里,不讲辩证法就是最大的辩证法。为什么?因为,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是中国共产党的郑重承诺,在这一点上不能有退路,也绝不能含糊,必须义无反顾地往前走。因此,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以后,也就是2015年12月24日至25日,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该会议的召开就是要研究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担当。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